去年夏秋时节的特大暴雨,冲垮了房屋、桥梁,冲坏了庄稼、道路,冲走了轿车、牲畜……当然,暴雨也冲净了河床,冲来了一河滩干干净净的鹅卵石。
暴雨过后,各河道管理部门开始组织人员整修堤坝、清理河道,以便排涝。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与家人迷上了到河滩捡石头。
开始是在老家门前的塌七河捡。在塌七河畔生活了多年,从未见过河里有这么多好看的石头。塌七河的石头,美在色彩。比如形状各异的浅绿色石头上,分布着白色的线条,很容易让人想起绿色的山林里那一条条白色的瀑布、小溪,或者是横绕在山腰间的几缕白云;那粉红色的石头上,分布着形状各异的白色图案,花状的,云状的,星星点点的,会让人想起春天里铺了一地的红花草,想起夏夜里孤寂又热闹的星空,或是绽放在夜空中的一片焰火;还有那红蓝相间的石头,红是砖红,蓝是墨水蓝,像是大自然的高手随手甩出的浮雕作品,立体感特别强。从外形看,塌七河的石头也很有意思,山形的,柱形的,元宝形的,花生形的,蝴蝶形的,青蛙形的,蜗牛形的,靴子形的……各种各样。
我在塌七河捡到的最满意的石头有三块:一块是“鸽子石”。外形粗笨的白石中间,有一团红色背景,其中有一只洁白的小鸽子在飞翔。有一块是“心石”。外形上,就是一个标准的心形,白色的底,绿色的面儿,面儿的正中还有一朵模糊的小白花,也是心形的,边缘还环绕了一圈绿白相间的线。握在手心里,我不能理解,这“心石”是大自然用怎样一颗心塑造出来的。还有一块,我还没想好叫它什么名儿,暂时先叫它“星空石”吧。“星空石”外观很秀气,像一长方形的小砚台,头上还长着一只小犄角,像放牛娃的朝天辫儿。石面儿肉红,分布着不规则的小白点,像是夏夜的星空。底部伸出一枝珊瑚状的云絮,与那满天的小星星呼应着,让人的耳边一瞬间响起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那天,本家一位嫂子过来,想找一块石头压酸菜。想起去年秋天嫂子送给我的带着露珠的小蔓菁,我也“慷慨”一次,让她自己挑一块。谁知她一眼就相中了那块“星空石”。我心一横,说:“这块不能给。”随即又给她换了一块。她似乎不老情愿,勉强接过。我也感觉出自己的小气,但终是不舍把这块心爱的“星空石”送人。
沁河滩的石头,色彩并不丰富,但石质细腻,手感光滑,纹路优美。我在沁河滩不大捡石头,多是欣赏。欣赏一河碧水缓缓流过时,河水两边那满眼洁净的卵石。这大概与沁河水长年的冲刷分不开。沁河滩有几种石头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一种是层层叠叠的“红绿石”,红的像猪肝,绿的像绿豆。这种石头大多比较平整,层次丰富,有的纯红,有的纯绿。最好看的是红绿相间。本来是一层红一层绿的厚石片,因河水冲击下的相互碰撞,破坏了表面的完整性,于是就形成了红石表面的绿斑点,绿石表面的“红花朵”。那其实是前一层的缺损,让下面一层“露了脸儿”。这种石头不太结实,但也有例外。有人选层度厚的,说要做砚台。但我不确定这是不是天坛砚的材质。还有一种石头,外表粗糙、丑陋,但内在却十分漂亮,被痴迷者称作“玛瑙石”。这种石头打磨好了,会看到光滑如玉的表面,显露出紫色、黄色、蓝色或其他颜色的条纹,与水晶、玛瑙真的很像。沁河滩还有一种纹路黯淡却构造精美的石头,几乎看不出石头接口的石线。无论看哪面,都有一个环形的图案,像是正在孕育的一个神秘的生命。我捡过一块类似的石头,拳头大小,看一次,琢磨一次。
东阳河的石头,花枝招展,传说是女娲补天时炼成的。一眼望去,一片青苍苍的异样色彩,会让人禁不住想要伸开双臂,给这一河洁净缤纷的石头来一个拥抱。去过小沟背银河峡的朋友都欣赏过那里的石头,东阳河的石头就是那种。我曾经写过一篇《小沟背读石》的散文,表达了对那类花石头的情思。东阳河的石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两种:一种是由无数颗白色的鹅卵石凝聚在一起的巨型花石。我想象着,那一河洁白的卵石正在河床上嬉戏,忽然,一股灼热的岩浆呼啸而来,裹挟着这些无处躲藏的小石,滚动,滚动,直到静止在这庞大的石球里。还有一种,是小碎花石。块头没有上面那种大,花形也是碎碎的,像小草,像小花,像小雪片,像小虾籽、小鱼籽。花色也是多彩的,红底白点的,绿底红花的,黄底绿叶的,青底白花的,真像是一片百草园。曾经捡回一块姜形的小花石,那花是嫩绿色的,有紫色的花蕊。拍照放大后吃惊地发现,天哪!这竟然是一串生动的绿色花蕾呀!圆形的花苞大都没有开放,由一根曲曲弯弯的细茎牵着,附在墨绿色的石头表面。只有少量的爆开了,露出里面紫色的花蕊。还有一朵盛开的,开成纯白色的五瓣小花,外围勾了一圈淡淡的绿边。远处,还有一点红,像是红梅的花苞。我怀疑这是一颗远古时代真正的花儿,在她最美的时刻,被永久地凝固到这块外形并不美观的石头里面。
黄河滩的石头最招人喜欢,不仅光滑,而且图案独特,总是让人一看到这图案,就会想到黄河。那条状的或红白,或红黄相间的图案,会让人想起“黄河远上白云间”的辽阔;那或大或小的粉红色、白色圆点,会让人想起“长河落日圆”的静美。多数情况下,那条带状的图案像是匠心独运,寥寥几笔,就绘出了一幅“海上日出”图。曾经看到过一些打磨好的精品黄河石,那光滑的手感,特别是精美的图案,真的让人不敢相信,这是大自然的巧手而做。印象中,我曾见过一块,上面是一只智慧的黑眼睛,主人给它起名“慧眼”。还有一块是一个楷体的“竹”字,自然就叫“竹石”了。还有那些大型的水墨画一样漂亮的黄河石,真是叫绝。你会在上面看到孤帆远影,看到湿地里的点点水生植物,几只长腿弯脖的水鸟,岸边赶着水牛的小娃娃,低处半开的小花花……
黄河石的容颜被人们窥见,是在小浪底大坝施工那些年。如今,黄河石大多被淹没了。偶尔能在河边捡到一两块漂亮的小石头,算是运气不错了。我书房里摆着两块捡来的黄河石。一块是圆形的,不算很细腻,紫色的石面上,腾起一条小白龙,龙身下面还有白色的云朵。另一块是棕红色的石头,椭圆形,上面是非常规整优美的条纹,像是小浪底清澈的水库上,微风送来的涟漪,又像是河岸边水鸟的尾羽。把玩在手中时,我甚至想到了马尔克斯笔下那史前的巨蛋。这一只,会不会是哪只巨鸟留下的呢?
石本无语,可严酷的岁月在它们身上留下的印记,却胜过千言万语。我与它们对视时,也在用心语与这些远古的精灵交流。它们的外形,它们的纹路,它们的质地,常会让我洞见它们的坚韧,它们的精致,它们的石品。
那一颗颗石心里,藏着深邃的内涵与绵绵的情思,足以让我时时把玩,相看两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