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平台不能拿出有力监管手段,打击违规收费的“黑中介”,让堂堂正正的筹款者无需求助中介也能获得帮助,本质上便无异于放任与纵容此类违规行为
要消弭这些乱象,民政与互联网管理部门还应加强调研,尽早设法建立健全互联网大病筹款监管体系,为具体监管工作提供权威保障,并适时完善相关立法工作
近日,一贯以公益助力形象示人的“水滴筹”等大病筹款平台,因为筹款乱象被推上热搜。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某些所谓的“筹款中介”“职业推广人”,会在“协助”患病者筹款过程中,抽取低则50%,高则70%的费用。
8月21日,水滴筹发布官方声明称:所谓“筹款中介”,是由部分恶意推广的第三方商业组织运作,为筹款人提供不正当筹款方式的服务,水滴筹坚决抵制这种做法,并且不会收取超过3.6%(其中3%为平台服务费,0.6%为支付通道费)的筹款费用。超过这一比例的收费,均为平台不许可的违规行为。今后水滴筹将持续完善平台规则和风控体系,让“灰产”从业者无漏洞可钻。
对于水滴筹的自辩,有网友表示接受,认为平台也是违规操作的受害者,也有网友认为这是在“甩锅”,用意在于撇清责任,掩饰平台对筹款项目的监管失能。无论如何,此次事件再次表明,网络大病筹款项目亟待强化外部监管。
近年来,随着“水滴筹”等大病筹款平台形成品牌,日益为人所知,参与筹款的人越来越多,其成分也日益显得“泥沙俱下”起来。
一方面,那些确实患有大病且经济困难、需要筹款的人,因为项目总数变多,越来越难吸引到足量的关注,以获取能为其纾解困境的资金;另一方面,也有个别人打起了利用他人爱心的歪主意,试图通过筹款平台“吸金”,炮制虚假案例,骗取捐款者的钱财。这两种典型情况,都为居中牟利的“筹款中介”创造了生存空间。前者苦于筹款不顺,因此只能向狮子大开口的“筹款中介”妥协;后者则根本不在乎有人居中抽成,只要自己也能捞到一笔就行。
事实上,所谓的“中介”,干的无非是帮筹款者包装推广的事,收取50%-70%的费用,明显超出合理范围。此类乱象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监管,只会让筹款平台的公信力大打折扣。毕竟,倘若那些好心的捐赠者知道自己捐出的钱,有一大半都进不了患者的医疗账户,甚至可能会全被骗子瓜分,必然会变得更加谨慎,甚至“冷漠”起来。这不仅不利于大病筹款平台良性发展,也会为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关上网络筹款这扇得来不易的“机会之门”。
当舆论将矛头指向“筹款中介”的超高抽成时,平台不能仅凭一句轻飘飘的“不是我们收的”就置身事外。就像其他具有平台属性的互联网企业一样,大病筹款平台也是筹款监管工作的第一责任方。如果平台不能拿出有力监管手段,打击违规收费的“黑中介”,让堂堂正正的筹款者无需求助中介也能获得帮助,本质上便无异于放任与纵容此类违规行为。
当下,包括但不限于“黑中介”的种种乱象,已然对多个大病筹款平台形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要消弭这些乱象,民政与互联网管理部门还应加强调研,尽早设法建立健全互联网大病筹款监管体系,为具体监管工作提供权威保障,并适时完善相关立法工作。如此多管齐下,才能管好网络大病筹款,更好保障患者与捐款者双方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