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加快推进城区31条超期服役道路改造,通过强基础、抓重点、补短板,逐个区域、逐条道路提升城市形象。
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持续加强城市供水、供热、燃气设施建设,不断加大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作力度,着力提升城市宜居度。
开展大清理大清洗大清除活动,由主次干道向背街小巷延伸,进一步解决小街小巷、盲点盲区环境卫生问题。
围绕优化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道路通行条件;开展文明交通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一盔一带”大提升活动;整治道路交通秩序。
严格实行城市管理网格化,定范围、定人员、定责任、定标准,突出抓好城市中心区域、城乡接合部、背街小巷整治,着力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持续加快推进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建成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和大数据平台,为城市文明注入智慧动力源。
提升之力带来变化之美。从硬件配套到公共设施,从小区环境到道路交通,从路面保洁到餐饮安全,市民深刻感受到了城市面貌的改变和城市品质的提升。
在全面深化、共建共享上聚力
民生福祉是文明城市创建提升的最好注脚。
每天早上,家住老印刷厂家属院的王张玲阿姨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卫生。看着窗明几净的小家,她的心里别提多舒坦了。
这个有着30余年历史的小区曾经脏乱差。经过改造后,小区的面貌大为改观。在居民看来,好的居住环境是小康生活的重要内容。
无论处在哪个发展阶段,济源创建为民的工作导向始终不变。紧盯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出发点,将文明城市创建提升有机融入城市各项中心工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面强化提升……城市每个角落留下的蝶变瞬间,是政府对那份沉甸甸民生责任的诠释。
在改善民生方面,济源坚持实施十大民生工程,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2022年上半年,我市民生支出达到32.1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2%,让市民享受更多的发展红利。
就业曲越奏越响,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500人。安居工程加快推进,35个老旧小区招标工作全部完成,6个项目已开工,保障房、人才房项目进展顺利。教育医疗养老稳步发展,99个养老服务社区全面提升,人均基本公共服务经费标准提高至84元……
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广泛开展城乡清洁行动,加强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居民都感知到了民生的温度。
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有了更多要求,济源就下大力气去改善、去提升、去优化。上半年,济源PM2.5、PM10、优良天数等指标超额完成省定任务,臭氧改善率居全省第一……
这些变化的背后,都是“文明”二字。
对济源来说,文明城市创建提升已是一种融入城市发展的新常态。期待文明的种子在玉川大地继续播撒,成为这座城市新的禀赋,让广大市民共享文明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