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五龙口镇山口村作为全国文明村,深挖新乡贤资源,凝聚新乡贤力量,引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
“讲诚信重孝道,家庭和睦乐陶陶;邻里间互帮忙,美丽乡风大发扬……”记者日前见到姚修国时,他正伏案创作,跳跃的音符、欢快的旋律跃然纸上。
姚修国今年68岁,受父亲影响,他自幼喜欢看书、热爱文艺,对花鼓戏更是情有独钟。
花鼓戏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大都由老艺人口口相传,很少有文字记录。为了做好传承,他经常拜访老街坊和民间老艺人,系统整理花鼓戏唱腔曲谱和花鼓戏剧本《鞭打芦花》,并申报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了文字资料,传承花鼓戏就有理有据了。”姚修国指着一摞珍贵的文字资料,自豪地说。
除此之外,姚修国还利用自己所长,积极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组织村民编演文艺节目,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涵育文明乡风。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姚修国带领村民先后排演了大型现代戏《朝阳沟》《人欢马叫》和传统戏《十五贯》,并创作了《清莲》《雨后花更艳》《快乐老太》《戒赌》等小剧本,以文化人,以艺通心,用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真善美、抵制假恶丑。
“我要用小品、戏曲等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身边的好人好事,传递正能量,让精神文明之花开遍山村。”姚修国说。
“一定要引导游客把车停到停车位,经营户按照划定区域文明经营。”在五龙口景区停车场,山口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党传齐和往常一样,督促工作人员做好车辆管理。
山口村风景秀丽,紧邻五龙口风景区,如何让好风景变成“好钱景”,为全国文明村增强发展后劲,成了党传齐每天思考的问题。
2014年,山口村投资160多万元,修建了可容纳近千辆车的高标准停车场和与之配套的1600米旅游环线,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也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我们计划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开发窑洞宾馆、水上乐园等项目,拉长旅游产业链,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增收致富,让村民在全国文明村里乐享生活。”党传齐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