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全域旅游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重要举措。
省委书记楼阳生在济源调研时强调,要在文旅融合康养结合上作示范,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厚重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旗舰劲旅。
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之一,济源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深入挖掘厚重的文化底蕴,实施文旅跨界创新发展,推动文化、旅游、养生、养老等业态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创新发展高地,为济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全域谋划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济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全域旅游,科学规划尤为重要。济源强化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构建“一核两带多点”文化旅游发展格局,不断擦亮“愚公故里 山水济源”的文旅品牌,走出了一条“城乡一体 产城融合”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建设中心城区文化旅游休闲游憩核。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打造集济渎庙、延庆寺、世纪广场、文化城、城展馆等文化休闲场所于一体的城区文化旅游休闲游憩核;依托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对万洋湖、湨河等进行生态补水,实现“济水复流、古泉复涌”,塑造独具特色的济水文化休闲旅游空间。
建设沿南太行生态旅游发展带。充分发挥南太行自然生态景观资源优势,瞄准打造世界级旅游品牌发展目标,高水平建设王屋山、五龙口、黄河三峡、小沟背四大景区,打造集生态旅游、文化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带。
建设沿黄河小浪底北岸健康养生发展带。充分挖掘小浪底北岸山水生态资源和中医药文化底蕴,大力发展康养产业,形成以健康养生、水上运动为主导的精品旅游度假带。
建设核心区外“多点”布局的若干特色小镇。坚持全域一体、向心发展,加强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使之与中心城区互补协调联动。
全链提升 撬动文旅发展引擎
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提升旅游业发展能力,拓展区域旅游发展空间,培育区域旅游增长极,构建旅游产业新体系,培育旅游市场新主体和消费新热点。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