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今日要闻

河南济源:探索轻微刑事案件相对不起诉社会志愿服务考察机制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崔志坚 济源日报记者 冯淑娟

编者按:

济源探索实行轻微刑事案件相对不起诉社会志愿服务考察机制,让嫌疑人不仅充分认识到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还通过社会志愿服务的现身说法,让更多的群众受到警示教育。该做法成效显著,首批8名嫌疑人志愿服务合格率均为100%。日前,光明日报客户端关注、报道了济源这一经验和做法,本报予以转发,以飨读者。

“我自愿进行志愿服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服务单位的规章制度,在所要求的服务时间及所提供的服务岗位上,为服务对象进行安全、规范、有序的志愿服务……”

这是河南省济源市50岁的原某亲手书写的《志愿服务承诺书》。作为一名轻微刑事案件嫌疑人,原某主动申请了总长30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活动。

5天时间内,原某每天早上8点准时到济水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报到,然后按照街道安排到社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和原某一样,29岁的李某、59岁的杨某等人也以同样的方式申请了志愿服务活动。他们有的到社区参加义务劳动,有的协助相关部门参与城市管理,有的在高峰时段到交通卡点进行值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轻微刑事案件嫌疑人。

记者从济源检察机关了解到,近年,随着刑事犯罪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济源检察机关认真落实国家“少捕慎诉慎押”等刑事司法政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相对不起诉率逐步上升。

“不起诉不等于一放了之。”济源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丁红敏说。如何将惩戒、教育、改造、挽救相结合,既让嫌疑人得到有效惩治,又能化解矛盾、提升司法效率,一直是检察机关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济源是全国文明城市,志愿服务参与面广、项目众多。6月份以来,在与平安办、文明办等部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济源检察机关探索实行轻微刑事案件相对不起诉社会志愿服务考察机制,并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服务流程、考核标准、监管责任等。

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承接单位,文明办与公安、城管等部门、各街道办事处联系,梳理出了清洁卫生进社区、文明劝导、市场治理、理论宣讲、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项目,每天服务时长4至6小时不等,由志愿者根据个人情况灵活选择,15天内完成总服务时长即可。

济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流程,包括谈、学、考、签、派、审。谈,即中心负责与嫌疑人谈话,对志愿服务的相关规定进行讲解;学,即组织嫌疑人学习河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民法典等相关内容;(下转第二版)

2022-08-01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崔志坚 济源日报记者 冯淑娟 1 1 济源日报 c_86397.html 1 河南济源:探索轻微刑事案件相对不起诉社会志愿服务考察机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