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摘

专家的可信度来自知识与善意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英语语言与文学系副教授艾什莉·罗斯·迈伦巴赫的新书《专业性:培养品格、善意和实践智慧》,从修辞学角度审视了关于专业性的古代和现代理论,探讨了专业性的概念以及西方国家公众在重大问题上为何信任或不信任专业人士等问题。

在流行病、气候变化等重要问题上,相信错误信息的人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理解和应对疫情所需的专业知识涉及诸多领域,辨识专家并评估其专业性是一个巨大挑战。特别是在不实信息和“伪专家”随处可见的当下,判断应该信任谁、应该听取谁的意见可谓难上加难。

任何个人或机构都不可能在所有事上成为专家,若想作出更明智的决定,我们都需要依靠他人——拥有特定资质或处在特定职位上的人,例如,医生或大学教授。不过,专业性要求的远不止是资质和职位。迈伦巴赫发现,专业人士会非常重视如何以适合具体情况的方式识别和讨论问题,并采取恰当行动。

近年来,对专家的不信任和蔑视在网络上很常见。首先,由于网络平台具有匿名性,个人资料造假现象多发,这令人们担心自己信错人或被愚弄。其次,“伪专家”制造和传播虚假消息,有意破坏公众对专家的信任。最后,一些人采用恶劣手段,企图败坏真正专家的名声。

迈伦巴赫表示,所有人都应以批判性思维处理信息,专家也可以通过改善科学传播方式,重建公众对其的信任。以透明的方式分享知识并说明知识的局限性、展示自己对情况和受众的了解,能使传播效果更好。例如,公共卫生官员可以向公众解释大流行病的变化趋势、已知信息的局限性、作出特定决策的原因。当然,这并非易事。

专家身份不仅意味着一个人具备专门的知识和技能,更意味着他人承认其可信性和权威性。专家若想具有说服力,必须善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善用”即是指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朝向正确的目标。只有审慎行动、保持善意,专家才能有效地应用技术性知识。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2-07-26 1 1 济源日报 c_86207.html 1 专家的可信度来自知识与善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