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盛夏,气温升高,很多人把食物一股脑儿塞到冰箱中。然而,并非只要够“冷”,食物就不会被细菌感染。
■科学使用冰箱
消费者和饭店可通过冷藏等方式延长食材寿命。不同食材应根据其类别及特性进行存储,如谷类和薯类、蔬菜和水果、动物性食物等。
“并不是所有食物都适合放冰箱。冰箱主要储存果蔬和一些不适合常温放的食材。”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告诉记者。绝大部分果蔬的贮藏温度需要接近冰点,如果温度过低会冻坏。而肉类的贮藏温度在冻结点以下,因此需要放进冷冻层储存。
■冰箱囤积蔬菜水果
一般而言,绿叶菜可冷藏3天,根茎类、瓜果类的食材可以冷藏大约一周,如黄瓜、番茄、冬瓜、胡萝卜等。面包等淀粉类食品以及蜂蜜放入冰箱容易影响口感,饼干等干制食品、腌菜等咸制品不需要放入冰箱,大部分热带水果、马铃薯等根茎类淀粉食材、咖啡等粉状食品不适合放入冰箱冷藏室。例如香蕉属热带水果,放入冰箱容易腐烂发黑。
对于冰箱不同区域的使用,钟凯提出可按照“生熟分开、上熟下生、菜不密封、剩菜密封”的原则去储食,特别提到“蔬菜不要严实包裹,容易产生水汽而导致腐烂”。如果将生食、熟食混放,可能造成交叉污染或“串味”,一般应将熟食密封后放在上层、生食放在下层。果蔬、生肉、鱼等相互接触也可能带来细菌污染。
“肉类冷冻,不要反复冻融,应大块切开分装,密封保存,如果能抽真空更好。”钟凯说。
冷冻储食要稳定、少变动,有利于保持肉类的品质。一般情况下,生肉冷冻可以储藏3至6个月。经化冻的鱼肉等在化冻过程中可能受到污染,微生物会迅速繁殖,因此不宜再次放入冰箱保存。
微生物生长繁殖、酶的作用以及食物的化学反应是引起食物变质的主要原因。如发现食物食材变色、变味、腐烂,则不宜再食用。
冰箱经过长期反复使用,会滋生大量细菌,如单增李斯特菌、沙门氏菌等。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的新生儿和孕妇、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容易因冰箱中的细菌产生不良反应。肉及肉制品、奶及奶制品、水产品、即食食品、蔬菜、蛋和蛋制品是较容易受致病细菌污染的食物。
根据食药监总局此前发布的《关于预防李斯特菌污染食品的风险提示》,李斯特菌已成为威胁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感染单增李斯特菌的患者和动物可引起脑膜炎、败血症、心内膜炎等疾病,发病者的病死率高达30%。
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李斯特菌感染患者中,有64%可在其家里冰箱中找到这种细菌。据媒体报道,有孕妇因喝了冰箱里已开封的剩牛奶,腹中胎儿死亡;也有老人因反复吃冰箱存放的剩饭剩菜而患病住进了重症病房。
“居民应定期清理冰箱,减少细菌的繁殖。即食食品最好带包装封存再放入冰箱。生熟食分开存储,熟食要热透再吃。”钟凯建议。如食用冰箱内食物后发生腹泻、畏寒、发热等不良症状,应及时就医。
■避免非理性囤食
非理性囤食可能造成多重问题。超量采购,尤其是购买可保存时间较短的食物,囤放容易损耗营养并带来浪费。居民应避免非理性囤食。树立良好的储食心态,科学储食,才能吃得更健康。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