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在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发布的《关于济源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显示,2021年,济源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高质量发展考核居全省第2位。2022年,济源将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深入落实“七个方面作示范”工作要求,以奋勇争先、更加出彩为主题,以创新引领、跨越发展为主线,以工业强市、旅游富民、产城融合、城乡一体为发展路径,以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奋力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济源。
2021年执行情况
疫情防控和灾后重建成效显著
●疫情防控应对有力。
坚持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政策,落实“四早”措施,对集中隔离点按照“四区三通道”标准进行整改提升,筑牢新冠疫情防控体系。累计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进度位居全省前列。
●灾后重建加快推进。
703个重建项目全面开工,竣工率达到87.2%。3031户受损村民住房修缮重建基本完成。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省市重点项目蹄疾步稳。
155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4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2%,其中,16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4%。
●“四个一批”活动成效明显。
滚动推进“三个一批”,创新开展“盘活一批”。 签约项目开工率100%、开工项目投产率33.3%、投产项目达效率100%。
经济运行平稳有序
●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定。
夏粮再获丰收,粮食种植面积达66.2万亩,总产2.3亿公斤。
工业保持平稳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
投资结构优化,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0%,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5.8%,居全省第3位,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0.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3%。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9.1亿元,同比增长2.1%,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为75.9%,居全省第1位。
金融信贷保障有力,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26.7亿元,同比增长22.0%,增幅居全省第1位。
●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累计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535个,帮助重点项目、中小微企业融资贷款265亿元,新增减税降费近4亿元。
全年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3万户,同比增长6.4%,市场主体总量达8.09万户,同比增长14.9%。
新增“四上”企业111家,其中,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
开发区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国企国资改革、农村综合改革、财税制度等领域改革实现新突破。
●开放招商水平不断提升。
荣获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成功争创首批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申创有色金属材料、机械基础件、珠宝首饰3个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货物贸易进出口386.3亿元,同比增长 61.3%,总量、增幅均居全省第二位。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企业实力显著增强。
城乡统筹步伐加快
城市建设提质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新发展。
生态保护高质量推进
生态治理成效明显。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碳达峰碳中和有序开展。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就业形势稳定向好。
公共卫生短板加速补齐。
教育文体服务优化提升。
2022年目标任务
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7.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左右;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2%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人口1.53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节能减排、环保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定任务。
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着力抓投资扩需求,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加大改革开放招商力度,打造最佳营商环境;
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全方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强化基础能力建设,增强发展竞争新优势;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文字整理 侯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