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民生监督,始终是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
从在全省率先实现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全覆盖,到持续关注“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楼盘”“城市道路坑槽深”以及部分路段拥堵、停车难、事故率高等民生热点问题,再到围绕“一老一小一青壮”重大民生关切持续监督问效……5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人民至上,紧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大力加强社会民生领域监督,积极推动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促进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在全省率先实现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全覆盖
每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十件民生实事往往被称为年度“大礼包”。过去,“礼包”里有什么主要由政府“拍板”。2021年,我市在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上首次通过全体人大代表差额票决产生了十件民生实事。至此,我市的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实现了市镇两级全覆盖。这是市人大常委会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中做出的有益探索。
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新时代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创新实践,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2018年起,济源率先在轵城、思礼、大峪三个镇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试点工作,并采取“自下而上、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全面推进”的方式稳步推进。在探索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总结出“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评”“党委领导、人大决定、政府实施、公众参与”等工作机制,从项目征集、票决,到监督、评价形成闭环,实现代表全流程参与民生实事的推荐、督办与评判。本届以来,市镇共票决民生实事166件,诸如修路架桥、厕所改建、游园建设等一大批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经验做法被全省推广。
“加快蟒河生态廊道建设”是2021年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票决产生的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为办好民生实事项目,政府及相关部门持续扩大生态优势,将生态环境治理作为城市治理的重要课题,出台济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全面加强黄河及其主要支流自然湿地保护治理。目前,蟒河湿地工程已建成投用,新增湿地面积124.4公顷。
“实施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越是精准对接群众诉求、真实反映百姓意愿,越能取得明显效果。”在思礼镇人大代表侯爱霞看来,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工作让政府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把话语权交给人民,把决定权交给代表,让政府有限的财力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
紧盯群众“急难愁盼”补齐民生短板
“小区装了两部电梯,上下楼方便多了。”家住玉泉街道东城建安公司家属楼的居民们由衷感慨。该小区居住的业主大多是中老年人,房子年代久远,大家盼电梯盼了多年。2019年,我市启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将东城建安公司家属楼列入改造范围,也是我市第一个老旧小区改造中加装电梯的小区,改造后还增加了老年活动中心等便民设施。
2020年至2021年,我市连续两年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列为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印发《济源市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实施方案》,发布《济源市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标准(试行)》,编制三年改造计划。(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