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娱

融合创新 唱响民歌好声音

孙佳山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此背景下,音乐类综艺节目开始探索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土化原创路径。从早期《天籁之声》《耳畔中国》等综艺节目的初步摸索,到《国乐大典》日渐成为相对稳定的民歌综艺节目IP模式,音乐类综艺节目逐步实现与以民歌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

以今年播出的民歌综艺节目《春天花会开》为例,该节目呈现了丰富的形态和样貌。首先是对《阿瓦尔古丽》《吉尔拉》等经典民歌的当代改编。例如,在用传统维吾尔族语吟唱的基础上,融入蒙古长调、彝族和藏族高腔等,为歌曲注入活力,使其艺术感染力更为炽烈。其次是对以《上海产的半导体》《很久》《青春舞曲》为代表的歌曲进行大胆创新。《上海产的半导体》由20世纪60年代蒙古族经典民歌《上海半导体》改编而来,全新的乐队演出方式更契合当代青年的艺术审美。《很久》以《二十年后再相会》为起点,重新填词作曲,并加入《乌苏里船歌》《冰糖葫芦》等歌曲的元素,青春活泼又积极向上。《青春舞曲》将电音元素与民族唱法相结合,增强了歌手的表演张力。不仅如此,节目还对21世纪以来创作的当代民歌进行了全新演绎。例如,在原版《莫尼山》的基础上加入湖北山歌小调,增添了艺术层次感;《云南》在原曲调的基础上,融入纳西小调《三月百花开》,进一步增强了原作的艺术表现力。

一段时间以来,强调视觉效果和情节冲突的综艺节目占据荧屏。如何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开拓本土化原创路径,一直是原创综艺节目面临的挑战。

从《天籁之声》《耳畔中国》到《国乐大典》《春天花会开》,民歌综艺节目模式的不断沉淀正在推动民族音乐进行新一轮创新。

当下,新一轮民歌流行热潮即将到来。综艺节目对经典民歌进行当代改编和创新演绎,推动当代民歌进一步通俗化、流行化。包括民歌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被新一代青少年广泛接受。

在此基础上,乘着音符的翅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浸润更多人的心田。

2022-06-09 孙佳山 1 1 济源日报 c_84116.html 1 融合创新 唱响民歌好声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