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娱

科技题材成为影视创作新富矿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近年来,与科技相关的热点事件和热门话题频现,影视从业者看到了科技这个素材富矿的创作潜力,纷纷投身其中。一大批科技题材影视作品闪耀屏幕。这些作品聚焦科技发展前沿,艺术化再现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壮阔图景,通过科技史折射国家的发展,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彰显自强不息、创新求变的民族精神,唱响了新时代中国科技发展的昂扬旋律。

多角度多形态 全方位讲述中国科技发展辉煌历程

科技是国之利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从天宫、北斗、嫦娥上天揽月,到“海斗一号”“奋斗者”号深海探险;从“墨子号”“天问一号”,到“人造太阳”、C919大飞机、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一项项“国之重器”让国人骄傲、令世界瞩目,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成为科技题材影视创作的重要来源。

电视剧充分发挥长篇叙事的优势,生动讲述中国科技故事。《问天》讲述了从1996年至今,中国航天科研人员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和基础工业落后的双重困境,逐步在新型火箭首飞、卫星导航系统等领域取得重大成就,再现中国航天筚路蓝缕、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你是我的荣耀》以青春视角透视中国航天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变化,探讨个体价值实现如何融入国家重大使命任务。国家航天专业机构纷纷点赞,认为作品“高度还原了航天工作者的真实状态和生活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奋进的旋律》聚焦年轻一代科研人员研发能够持续发电的潮流能发电机组等重大科技设备的艰难历程,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与科技并行发展的格局。

很多科技题材纪录片则充分发挥纪实功能,通过在科研场地实景拍摄、一线科研人员采访和数字技术模拟还原,真实记录中国科技的进步。《下一站,火星》详细还原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实现世界上第一次环绕、着陆、巡视火星的全过程。《我们的征途》《奋进的中国》等纪录片既有宏观的科学视野,也有精微的细节呈现,真实再现了中国科技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综艺节目也纷纷介入科技主题。《最强大脑之燃烧吧大脑》定位“青春大脑”、《从地球出发》主打“未来科幻”、《智造将来》打造“暖科技”、《我是未来》《机智过人》《加油,向未来》等节目让“引力波”“云计算”“大数据”等专业科学词语进入观众视野,引发社会热议。这些影视作品形态各异、角度不一,或以史家笔法勾勒科技发展历程,或以严谨态度注入科学精神,或以炫目技术体现科技美感,融入国家战略部署,紧密围绕科技前沿,以绚烂的笔触描绘当代科技发展的壮美画卷,拓展了国产文艺创作的题材版图,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影视类型。

创新表达方式 增强科技题材影视剧艺术感染力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热爱探索、追求创新的民族。伟大诗人屈原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发出“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拷问,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寄托了古人对浩渺太空的向往,李时珍亲尝百草,万户血溅天疆。当代追寻创新突破的科学故事更是丰富多彩,科学家为了祖国发展无私奉献让人心生敬意。为了将这些科研故事中所承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创作者不断创新突破,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塑造典型人物是科技题材影视剧惯用的艺术手段。科研工作的主体是科学家,影视艺术是表现人的艺术。创作者从科研工作者原型中提炼典型人物,对其进行立体塑造。《问天》中的方啸天毕业于北大物理系,天资聪颖,但恃才傲物。随着对航天事业的深入了解,他的使命感、责任感油然而生。剧中他和同事在凌晨寒冷的大漠中一起为航天发誓的场景,让人看了热血沸腾。《你是我的荣耀》中的于途面对百万年薪的诱惑,最终选择遵从内心,将青春奉献给航天事业。《奋进的旋律》中的主人公林杰偷偷更改专业,放弃国外实验室的优厚待遇,回到国内,克服国外技术封锁、资金不足等困难,负责潮流能项目,可谓栉风沐雨、敢为人先。

另外,还有很多作品通过强化技术运用来提高艺术水准。这在纪录片与传统文化节目中体现得比较明显。比如,《飞向月球》运用大量3D动画技术演示“二兔子”月球车在月球如何降落、考察,营造了极强的现场感、沉浸感;纪录片《又见三星堆》中的考古人员为青铜器做三维扫描,利用RTK考古测绘全站仪精确记录考古区的地貌信息;《2060》中虚拟人成为登台表演的主角,节目组调动数十台动作捕捉摄像机和VR摄像机,呈现出来的效果美轮美奂。这些影视作品突出“科技+艺术”的创作思维,运用典型化、大众化、技术化的手法,让历史书上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变成一个个生动而感人的故事,让那些高冷的前沿科技进入万千观众的视野。

拓展创作视野 激发全民对未来的美好畅想

近年来,科技题材影视作品在质量上有较大提升,在传授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信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主题创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技创新成为影响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因素。可以说,科技题材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但是从目前的作品来看,数量还不多,特别是电视剧方面的优秀作品比较少,没有充分反映我国的科技实践与成就。科技题材是一座富矿,从业者应当加大创作力度,多角度挖掘新内容。从横向看,可以关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健康、生物育种等前沿领域,展现中国之进、时代之变、创新之要;从纵向看,可以将目光转向中国古代科技人物,挖掘蕴藏其间的传统科技与文化;向未来看,还可以加强科幻题材创作,用天马行空的想象激发全民对未来的美好畅想。

观众爱看优质的科技题材影视剧。客观上说,目前,部分科技题材作品还存在一些瑕疵,比如手法比较生硬、人物塑造有些单薄、部分情节失真等。这就需要处理好两种关系。首先要处理好真实和虚构的关系。好的科技题材作品既要保证历史真实、科技真实,也要保证艺术真实,不能为了追求戏剧性而牺牲真实性,不能过于夸大突出个人能力,要把握好虚与实的度。其次,要处理好专业与普及的关系。科技题材作品既要用专业的科学理论做支撑,又要用通俗的叙事话语来讲述故事,做到深入浅出,适合大众传播。总之,要在题材、内容、形式和技术方面进行创新,努力让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用精彩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讲好中国科技故事,弘扬开拓创新的民族精神。

来源:新华网

2022-06-09 1 1 济源日报 c_84114.html 1 科技题材成为影视创作新富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