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重在产业。济源作为国家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河南唯一的产城融合示范区,近年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靶向施策,精准发力,积极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全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日前,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乡村振兴局局长贺双福在谈到贯彻落实省委书记楼阳生提出的“在特色发展以特取胜上作示范”的要求时表示,济源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业招商引资“三篇文章”一起做,做大优势主导产业、做精乡村特色产业、做强现代种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贺双福说,在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方面,要抓特色、上规模。一是做优特色种植业。大力发展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到2023年,实现蔬菜种业总产值达5亿元,冬凌草及怀药全产业链产值在20亿元以上,道地药材种植新增2万亩,特色花卉、花卉制种达3000亩,耐旱节水作物达2万亩。二是做大畜牧业。着力“稳猪、扩牛、壮兔”,2022年实现出栏生猪50万头以上,奶牛存栏突破2.5万头,繁育种兔40万套,加工出口兔肉1000吨。三是做强现代种业。整合绿茵种苗、锦田花卉、阳光种兔、瑞星种猪、航天冬凌草育种等种业资源,建设种业科技服务平台、种业科技园等。
在推动绿色产业新发展上,要抓质量、塑品牌。一是推进品牌建设。建立农业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机制,实行“济源知名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建立知名农业品牌动态监管机制,2022年新增5个济源知名农业品牌。二是发展农业碳汇。以农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为重点,到2025年,发展有机农业生产基地5000亩,年产有机农产品1.5万吨,争创国家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三是培育“一村一品”特色村。依托产业资源优势,打造了陆家岭设施蔬菜、卫佛安西瓜、枣庙冬凌草、柏木凹制种等一批“一村一品”特色村,(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