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既是一项人才强省的战略任务,更是一项保就业促增收的民生实事。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省委书记楼阳生对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并将其纳入“十大战略”“十个河南”“十大民生实事”重要内容。
为确保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在济源示范区高质量推进、高水平完成,济源成立了以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锚定“两个确保”,推动实施“十大战略”,拉高工作标杆,统筹布局、分工负责,聚焦创新驱动、全员培训,部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助企强技、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等四大专项行动,相关部门协同发力,促进“五业”联动。
1月25日,在济源召开的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上,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史秉锐要求,要大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现代化济源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市长庄建球指出,要做大济源特色、注重就业增收、抓好以赛促训,创造性推动工作落实落地落细。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常务副市长张宏义多次深入调研、亲自部署、召开专班会议,推进工作进展。近年来,济源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涌现出了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为示范区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动力源泉。
截至2021年底,济源共有两院院士2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0名,技能人才207386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9085人。
以产聚才、以才兴业,济源的每一次跨越发展,都离不开党委、政府对各类人才的重视和引领,离不开大批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拼搏实干。
近年来,济源示范区立足工业发展优势和重点群体培训需求,大力推进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全力打造技能人才政策服务高地。
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统筹领导下,人社局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会同各成员单位抓摸底调查、抓政策保障、抓培训主体、抓评价机构、抓工作进度,把培训持证工作纳入示范区党工委能力作风建设年任务台账,将任务目标分解到24家成员单位和16个镇(街道),严格落实日统计、周调度、旬点评、月通报制度。同时还制定出台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等政策,印发实施了《济源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重点围绕构建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体系、技能人才就业创业体系、职业技能竞赛体系、职业培训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五大体系,提出了15项重点举措。各单位各部门对标对表、狠抓重点特色,部署加快健全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强专业设置与济源产业发展需求对接,切实把好事办好、办出水平,让企业受益、群众满意,全力推动“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落到实处。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培育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技能精湛、勇争一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为济源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强区战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换道领跑、弯道超车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示范区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剑波表示。
技能人才为企业发展赋能添彩
河南金利金铅集团有限公司质量管理处的技术攻关团队又取得了新突破——铅锌铜元素的化学检测准确率提高了0.1%~0.2%!
这则喜讯,很快在公司内部传开。“这个突破,可为公司节约一大笔试剂费用、实验成本和仲裁费用。”公司考核督查科科长郭光表示。
据了解,这个在公司备受瞩目的技术攻关团队是由9名获得化学检验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技能人才组成,其中有1名技师,5名高级技工。
在日常的化学元素检验过程中,他们不断强化理论水平,充分发挥技能特长,合力攻坚克难,助力公司化验检测高质量发展。
“这批高技能人才是公司名副其实的‘宝贝疙瘩’。”据郭光介绍,公司不仅提供丰厚的实验经费支持团队开展课题研究,还给予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技工人才每人每月200~1200元不等的福利补贴,鼓励员工参与培训,不断提高职业技能等级。
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为服务“技能河南”品牌建设,济源围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以企业为主体,开展职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职业技能竞赛、以工代训,充分发挥豫光金铅、济源钢铁、万洋冶炼、金利金铅、联创化工、富联科技等一大批知名企业主体作用,以企业自主评价为主,设立奖补制度,充分激发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内生动力和职工提升技能的获得感。
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以来,济源在职职工参加技能提升培训6782人,发放补贴资金540.497万元,共255家企业177397人次参与以工代训,发放补贴资金3551.22万元。
技能培训为社会培养急需人才
身怀技能,手上有证,是不少高职院校毕业学子走进社会的第一块“敲门砖”。
济源以职业院校为阵地,打造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突出就业导向,选定中高职院校和优质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定点机构,通过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冠名式”培训,推进产教融合、育才留才。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护理系毕业生毛维文就是通过技能改变生活的受益者之一。
在校期间,毛维文在技能学习中找到了人生方向,多次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并先后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个人三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河南省选拔赛个人一等奖等荣誉,直接拿到了护师的职业等级认证,并以“重症工作经验专业人才引进”途径入职郑州市人民医院。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学生职业能力证明凭证,也对学生就业及薪资水平有直接影响。”济源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中心副主任刘雪琴说。
让证书“发光”、让技能“强身”。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期间,济源还分类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项目制培训等,依托济源技师学院和济源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面向本行政区内各行业企业全面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期间共培训2096人,发放补贴资金870.05万元。
培养德才兼备的技能人才,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济源鼓励职业院校面向社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为重点企业职工开展培训,以“互联网+职业培训”的形式,通过线上培训平台向社会提供线上培训资源。截至2021年12月底,累计线上培训超5万人次。
技能人才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
有“技”能就业,有“志”可致富。
济源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助力乡村振兴“整村推进”职业技能培训行动,并通过对已脱贫的劳动人口实施技能提升计划,持续推进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与已脱贫村帮扶结对“1+N”合作,面向已脱贫劳动力开展免费技能培训;积极组织已脱贫劳动力参加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河南选拔赛,巩固发展脱贫攻坚成果。
“从来没想过我一个农村家庭主妇,有一天能依靠一技之长在市区买上一套房!”现已是高级月嫂的杨女士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8年前,迫于生活压力的杨女士走进京萌职业培训学校,经过专业化、体系化的理论和实操培训后,拿到了母婴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证书,走上了专业的月嫂之路。
“有一技在手,工资从刚开始的3000多元逐步涨到了如今的8000多元。”杨女士对现在的收入很是满意。
围绕“三农”工作和产业振兴,济源开设“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及就业创业政策讲解、市场营销计划制定、电子商务运营要点、直播带货现场教学等课程,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基层村(居)干部及创业带头人综合能力。
示范区党工委组织部、示范区人社局、示范区团委等单位联合在16个镇(街道)举办培训班80期,将培训取证工作全面向基层覆盖延伸,惠及村干部、农村创业带头人、种养大户4000余人,现已完成培训800余人。
示范区妇联科学筛选培训机构,选定9家涵盖美容、美甲、化妆、家政服务员、保育师、养老护理员、中式烹调师、保健按摩师、电子商务师、人力资源管理师、茶艺师等11个专业技能种类的培训机构,组织技能培训。截至2022年4月,共计培训1136人,其中,381人拿到职业技能证书,20人成为高技能人才。
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动员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等积极参与农业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工作,逐步实现农业行业工种全覆盖,目前已完成农业技能培训894人,占全年培训任务2500人的35.76%。
示范区卫健委牵头开展村居楼院疫情防控人员培训,提高疫情防控专业能力,目前已培训1500余人。
……
在济源,有越来越多像杨女士一样的人,通过技能培训、“持证上岗”走上了“增收致富”道路。
新时代呼唤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让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成为时代风尚;让每一名技能人才能够身怀技能,持“技”前行,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各显其能。
随着“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王剑波表示,济源将立足主导产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共育,进一步扩量提质推进持证建设,紧盯发展优势大、从业人员多、社会需求大、技术密集型领域,在有色、钢铁、化工等领域实施特色劳务品牌创建活动,努力打造济源人力资源品牌。同时,还将加强现代农业、防疫监测、康养照护、全域旅游等领域的培训取证工作,努力形成培训特色和规模效应,为济源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厚植技能人才支撑,助力济源奋力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记者 史丽娜 通讯员 邓胜利 孔林楠)
本版图片由示范区人社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