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成都天府新区的小学校园里,开办课后兴趣班是个“大活儿”。在2021年7月教育部提出推行“5+2”模式的课后服务之前,天府新区的小学就已经开始系统设置丰富多元的非学科兴趣班,体育类的也在其中。
天府六小的老师周密说:“从建校之初,天府六小的学生就每天上一节常规体育课、每天在大课间活动35分钟、每天在家锻炼打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天府六小发现家长希望孩子全面发展。同在天府新区的天府一小提出了“六年六艺”,即每个年级都要开设对应的兴趣课程,包括足球、武术、网球等体育项目。
一方面是政策引导,一方面是家长和学生的需要,校方对体育类课后服务的需求迅速增加,而自有师资相对匮乏,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成了自然的选择。
面对纷繁复杂的培训市场,天府一小和天府六小充分发挥家委会自治的作用。例如,天府一小鼓励家长向学校介绍中意的第三方机构,学生试听课,家委会代表、教师代表进行选择,当场谈拢价格后再投票。天府六小的家委会参与课程设置、机构的引进和退出、课程体验、选课、课程管理和评价的全过程。
“我们的特点是家委会自治,对机构的选择是动态的。”天府一小的校务中心负责人凌静说,“选择培训机构由家委会牵头、学校辅助,因此家长的满意度比较高。”
这种方式满足了家长和孩子的需求,补充了一部分师资,但是还存在一些隐患。“不同门类的机构要办学的话需要的证书是不一样的,这一点我们刚开始不知道,因此在选择时很难辨别。”凌静说。
教育部提出推行“5+2”课后服务不久,2021年7月17日,四川天府体育教师共享中心正式建立,为校方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
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教育卫健工委副书记杨远东告诉记者,为了帮助学校遴选社会体育培训机构,共享中心与资质合格的非学科类社会培训机构签约,现在已有280个机构加入,其中142个与38所学校建立了合作,开展了90多门特色课程。
“原来是机构在校外,等学生和家长去。现在要进入校内,我们必须审核资质、师资,保证机构授课的专业水准。”杨远东说,“以前有些校外机构场地不优、师资不良、收费很高,而且质量难以保证。现在,一方面社会培训机构被监管起来了,另一方面它们使用校内场地,成本降低了。这样实现了多赢,即家长降费、学生提质、校外机构培训更加规范。”
通过共享中心,天府六小和家长共同挑选了11个体育项目的培训机构入校开展课后服务,包括篮球、足球、棒球等球类项目和武术、智力体育等。
“共享中心统一了入驻标准,提供了‘白名单’,学校、家委会可以通过‘双选会’在共享中心严格审核过的机构中挑选需要的课程。”周密说。
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王玥和李超联手创办的成都超玥国际象棋俱乐部是通过审核进入共享中心“白名单”的培训机构之一。
王玥说:“对于俱乐部来说省了中间环节,家长不用担心机构‘跑路’。共享中心根据课时拨给我们费用,比较透明。原来没有这个政策的时候,我们直接找学校谈,比较费劲。学校不如体育部门了解情况,无法分辨机构的资质。”
王玥告诉记者,共享中心组织进入“白名单”的机构开一场“订货会”,学校如果有意向与机构合作,会邀请机构到校园里公开“路演”,让家长们挑选。经过去年夏天的“招标”,王玥的俱乐部与10所学校达成合作。该俱乐部为学生上课的都是拥有中国国际象棋协会认可资质的教练员。
进校园给社会培训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共享中心和学校对机构的教学和服务质量都进行监管,一是对机构及其教师在校内的行为有约束,二是控制了收费的周期,严格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执行,三是限定收费标准,费用低于市场价,学校免去了场地和水电费等成本。”周密说,“如果机构出现师德师风、课程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我们会及时介入。我们还组织巡课,向家长开放课堂,每个期末进行满意度调查和课程成果展示,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
王玥坦言,共享中心为培训机构进学校创造了非常好的平台,在与学校的合作中,培训机构应当抱着“撒火苗”的心态,不要期望获得高利润。“由于减少了一部分场地成本,市场上130元一课时的课程在学校只收80元。”王玥说。
新华社成都6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