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副刊

坚守

◆吴诚

反反复复的疫情让人忐忑不安,王书记更不例外……

王书记家住洛阳,在济源工作,是市里下派的驻村女干部。面对当下的疫情,她每次离家上班,必须提前做好核酸检测,才敢出城、进城、然后再上山,途中历经数个疫情防控检查站,上上下下,停停站站,消磨时间,也消耗着精力。

“王书记,目前是否敢出门打点零工?这样下去,两个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就没着落了。”

“闺女,家里的自来水管坏了。我的隔离期还未到,不敢出去,这可咋办呢?”

“张婶,您别着急!村里会针对情况,尽快解决。”

面对群众的来电,她总是耐心地解释。她心里明白,今年的疫情肯定会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这些事看小不小,不敢久拖。

真是怕啥来啥。没多久,安阳、洛阳、焦作、郑州、许昌等地相继发现了阳性病例……

“根据防控需要,明天起将组织群众进行全员核酸检测,所有党员干部必须全力服务。”

“一户不漏,一人不缺。加大在外工作人员排查力度,坚决做到非必要,不返乡……”

“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利用村里喇叭加强个人防控宣传也很重要。”

夜里九点多,村委会办公室灯火通明,会议很短,活儿却很多,每个人心里都沉甸甸的。王书记自然不敢怠慢,一边收集整理常住人口的身份证信息,一边注册、登记、打印每个人的预约登记码。

三十挂零的王书记驻村已有3个年头,对各家各户的情况可以说了如指掌。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她想起了村里的脱贫户。三组的李叔常年有病,卧床不起;二组的赵阿姨双目失明。他们大多家里没车,有的儿女还在外打工,谁来负责他(她)们的核酸检测?这些细节如果考虑不到,就不可能做到全员覆盖。

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王书记连夜找到了村党支部书记。

“李书记,咱村行动不便的群众咋去镇区做核酸检测?”

“这问题我也想到了。全村现有12名行动不便的村民。村里也没啥集体收入,不行的话,咱们就开车接送吧。”

“中,先保证群众做好核酸检测。”

定了就干。接连数天,组织群众成了工作的重点。一轮,二轮……六轮核酸检测下来,村里的常住人口一直保持着阴性记录。这些信息,权威部门发布后,王书记的心里有了底。

入户排查、张贴标语、卡点值班、信息上报、居家隔离,不知不觉20多天过去了,王书记一直在疫情防控中充实着自己。不管工作多苦多累,她从没胆怯过。

工作不易,生活更难。夜深人静的时候,她的心里仍有一丝丝牵挂。

“妈妈,咱小区不让出去了。你啥时候回来?我和爸爸都想你啦!”

“乖孩子,戴好口罩,千万别乱跑,按时做核酸检测,在家听奶奶的话……”

在外是工作,回家是亲情,王书记有时也觉得很委屈。疫情期间,有家回不去,一个电话,一段视频,一句祝福,都让她刻骨铭心。

不断的视频会议,接连的核酸检测,严格的隔离措施,流动的贴心服务。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才能早日实现动态清零。特殊时期,谁都不敢心存侥幸。疫情,让基层干部更忙、更累。

“王书记,大学生已提前放假,闺女要从哈尔滨回来,需要办啥手续?”

“需提前3天报备,研判疫情风险级别,回来时必须查验本人‘两码一证’,还得进行集中或居家隔离,定期核酸检测。不然,黄码变不过来。”

入户排查中,王书记经常遇到这样不大不小的难题。所有返乡人员要定点、定时隔离,同时得闭门落锁,贴上村委会的封条,坚决不能和家人住一个院子。这些,都是防控的底线和原则。王书记心里清楚:山区的条件和城区不同,各家都有自己的难处。搁在平时,只要自己一句话,有些事情就过去了。但是,疫情防控,容不得半点马虎。执行政策越严,就越能保证防控效果,麻烦事也可能会越多。这样下去,朝夕相处的群众会理解吗?

“大婶,隔离也是替你们着想,不出问题,大家都好。您多谅解!”

“闺女,嗮黑了,想家了吧!有空来俺家吃饭。”

“防控是大事。咱这点委屈不算啥。”

因为疫情,全村白事减办,红事缓办,一切从简。为此,村里2名青年推迟了婚期;18名在外务工人员放弃了返乡的念头;党员干部带头捐款购回了一批批抗疫物资……一本本驻村日记,记录着这个春天的故事,也书写着村里人同心抗疫的篇章。

曙光在前,更需向光而行。看到村里人手机上的一张张“绿码”,王书记拨通了家人的电话……

2022-05-26 ◆吴诚 1 1 济源日报 c_83579.html 1 坚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