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讯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崔剑锋教授团队最新研究表明,屈家岭遗址发现的黑彩陶是国内已知最早的高温黑釉陶,屈家岭先民已掌握这一陶器烧造技术。这将我国高温黑釉技术史至少提前1000年。
屈家岭遗址是屈家岭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位于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屈岭村和京山市雁门口镇高墩村,地处大洪山南麓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屈家岭文化距今约5100至4500年,陶器普遍使用快轮制作技术;多泥质黑、灰陶;流行弦纹、镂孔等装饰。
屈家岭遗址出土的一批精美黑彩陶又称黑衣蛋壳陶,其胎仅厚0.1厘米至0.2厘米,是目前我国发现的较早使用快轮拉坯制作的陶器之一。研究团队通过显微观察、成分分析、扫描电镜能谱等技术手段,研究结果表明其黑彩(衣)工艺与新石器时期其他文化彩陶的黑彩完全不同。
据崔剑锋介绍,新石器时期彩陶的黑彩绝大部分使用一类既含铁也含锰的矿物原料,其颜色由铁、锰元素混合着色形成,表面并未玻璃化,仍然较粗糙、吸水、无光泽。而此次发现的蛋壳陶黑色表层光泽感强,具玻璃质感,已烧成黑釉,且其中基本不含锰,为铁离子单独呈色,呈色原理与后世黑釉一致。
联合研究团队通过比较分析认为,这类“黑釉”陶与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著名的黑绘陶烧成工艺类似,均采用“氧化—还原—氧化”三阶段烧成工艺。
崔剑锋说:“目前所知最早的高温黑釉为浮滨文化的黑釉陶(原始瓷),年代距今3500年左右,而屈家岭文化这类蛋壳陶将我国高温黑釉技术至少提前了1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