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2.不宜实行闭环管理的村(居),要夯实网格责任,将居民组长、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或包户党员干部作为分包责任人,通过居民主动报告和分包责任人动态排查,掌握返(来)济人员情况,及时核查相关信息。
3.酒店、宾馆、民宿以及有留宿功能的洗浴中心,要严格查验登记入住返(来)济人员情况。无村居(社区)、单位接待的人员入住酒店,酒店为疫情防控管理责任人。
4.企事业单位组织会议、培训、公务接待等,企业接待外来人员(含司机),要明确专人查验返(来)济人员情况。
六、有序开放公共场所
1.校外培训、托管机构的线下活动。
2.健身房、瑜伽馆、武术馆、游泳馆、台球厅、体育馆等室内体育健身场所。
3.文化演出活动,KTV、迪厅、酒吧、网吧、剧本杀、密室逃脱等室内场所。
4.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等室内人员密集场所。
5.具备开放条件的长途班线、旅游包车、水上客运。
6.宗教活动场所。
7.大型商超等密闭场所中的儿童娱乐场所。
8.旅游景区。
行业部门应对以上场所最大承载量进行核定,室外场所同一时段接待量不得超过核定人数的75%,室内场所同一时段接待量不得超过核定人数的50%。各类场所均要严格落实验两码、戴口罩、测体温、“一米线”、定期消毒等防控措施。
七、加强重点场所管控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商超、农贸市场、酒店宾馆、大型广场、游园、公园、景区等各类公共场所要在门口设立防疫岗,人员流量大的场所还要在内部安排流动劝导员,严格落实验两码、戴口罩、测体温、“一米线”、定期消毒等防控措施。餐饮机构应控制就餐人数,保持人员就餐距离,鼓励预约就餐、打包外卖,提倡公筷公勺和分餐制。提倡家庭聚餐聚会等不超过10人。
八、加强聚集性活动管理
严格按照“不办、少办、小办”的原则,减少各种形式的会议、聚会、演出、会展、集会、庙会等活动,尽量举办线上会议或视频会议,50人以上活动应制定防控方案,50人以上活动报属地疫情防控部门审批,100人以上活动报示范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审批,举办单位要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九、强化佩戴口罩管理
广大市民要切实增强防护意识,落实疫情防控个人责任,出入公共场所要规范佩戴口罩。公共场所经营管理者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对出入人员佩戴口罩的提醒和管理。各开发区、镇、街道要切实履行属地责任,各行业部门要切实履行行业责任,对不认真落实戴口罩、“一米线”等防控措施的单位和经营主体加大督导、曝光、处罚、问责力度。
十、加强监督举报
广大市民要切实增强依法防控意识,认真落实有关规定,主动报告行程,配合落实流调溯源、隔离观察等措施。对违反疫情防控规定的行为,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厉追究责任。欢迎对谎报瞒报、失管漏管现象进行举报,举报电话见附件。
2022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