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除了跟班学习活动,示范区还实施了增收晋级擂台赛、集体经济项目擂台赛、结对帮扶、“万企兴万村”行动、“亮钱袋、比项目”发展质量评选等活动,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据了解,示范区还将出台《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行动计划》,进一步激活农村各类资源要素,提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能力,力争到2025年年底,全区525个行政村(居)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过5万元,其中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居)达到100个、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村(居)达到10个。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后半篇文章,相信我们一定能够越做越好。”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成富营信心满满。
“输血造血”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再上台阶
“持续输血”是基本保障,“精准造血”是长久之计。济源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我们在种、管、收、售等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为种植大户提供托管服务,现在业务已经拓展到了豫南地区。”富富康新农业植保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志超说。
富富康新农业植保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流转土地2000多亩,实现全程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吸引周边种植大户加入。目前,合作社直接带动农户6000多户、间接服务2万余户,累计服务面积达30万亩次。
2021年,富富康新农业植保专业合作社联手合力、喜耕田、新大地等8家合作社组成鸿图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统筹各成员社资源,共享设备、信息、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等资源,构建出更加多元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入联合社后,我们的业务量增加了,收益也提高了。”4月25日,合力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吕玲玲向记者介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了更加多元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让规模经营效益实现最大化。
家庭农场也是济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经过几年的发展,探索出了济源样板。
成立于2013年的丰园家庭农场共流转土地1850亩,秉承“科技引领、绿色生态”的宗旨,逐步形成了以优质粮食作物为主,蔬菜、林果为点,集生产、销售、休闲、科普于一体的现代化家庭农场。
“这么多年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种地越来越轻松,农业机械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普及率超过95%,农业生产管理更规范、更标准,包括优良品种选育、技术管理统一,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机械化和科技化,土地效益实现最大化。这也是我最值得骄傲的地方。”丰园家庭农场负责人冯卫峰说。
“济源非常重视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高质量发展。”市农业经济管理站工作人员段淑娟介绍,济源以合作社“强化内部管理,提升合作社规范发展能力、发展特色产业,提升合作社生产经营能力、加强联合合作,提升合作社服务带动能力、突出以点带面,提升合作社示范引领能力、聚力培训指导,提升合作社领办人综合管理能力”五大能力提升行动和家庭农场“规模适度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合作化、产品品牌化”“五化”质量提升为抓手,推动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济源步履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