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一个清晨,我匆匆骑行在沁园路上 。匆匆,是我最近的节奏,晕头晕脑的每一天,忘了花已开,花又谢,枝头绿,夏意显。经过新华书店附近时,顿觉一缕馥郁的芬芳扑面而来,引我驻足。闻香寻去,但见一株开满鲜花的楝树伫立在道路另一旁,花开正浓。
穿过马路,直奔楝树下。只见树干粗壮,枝繁叶茂,阳光穿过缝隙洒落一地斑驳,淡紫色的小碎花绽放枝头,像云,像雾,更像一团浅紫色的绸缎,素雅而高洁,神秘而魅惑。我钟情紫色,紫色花系如紫藤、紫丁香、鸢尾花、鼠尾草、薰衣草、风信子,紫色的楝树花,甚至紫色的牵牛花,山野的紫荆花,都会让我心生爱恋,流连忘返。更何况闹市一隅,一株高大挺拔、满树紫云的楝树,仿佛要倾尽一世繁华,换我与它邂逅的缘?
过往岁月里,我有多少次从这里经过,却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没有感受到它的绽放?它郁郁葱葱,不惊不恼,恬然自得,安静地站在路口,俯瞰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它也确实普通,过去的农村里随处可见。记忆中,我老家东头奶奶家门口就有一棵楝树。比眼前这棵细一些,高一些,枝叶稀疏些,花开得少一些。每年花开时,满街飘香。小小的我,穿着紫色碎花裙,扎着羊角辫,仰着头,贪婪地望着一树紫精灵般的花朵,直咽口水。邻家小叔“蹭蹭蹭”地爬上树,摘下一大捧。我开心地抱着楝树花,觉得自己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公主。
整个夏天,我和小伙伴们在楝树下跳方格,丢沙包,指星星望月亮。白天,就一地清凉;夜晚,枕一汪月光。楝树甜中带着一丝苦涩的独特香味,迷醉了夏虫,迷醉了清风,迷醉了我。
花落,叶绿,夏天过去了。秋天里,满树青绿色的楝树果渐渐变黄,而树叶也渐渐飘零,金黄色的楝果悬挂在灰褐色的枝头,随着秋风铃铛一样荡来荡去。虽然这些果子不能吃,但是可以换钱。几个小伙伴就会约定在某一天,举着一根竹竿,将树上的果子打落下来,捡拾起来,送给家长,卖给乡里的供销社。就像夏天到河滩捡知了皮一样,这可是最为开心的事情。据说,供销社收购楝树果,是用来制药的,也可以酿酒。楝树材质优良,有光泽,是制造高级家具的材料。花可以提炼芳香油,叶和果子可以制作肥皂、沐浴露等洗护用品;果子还可以榨油。楝树耐烟尘,可抗击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是净化空气的绿色卫士……楝树籽还可成为我们这些小孩子的玩具。女孩子偷来妈妈的针线,把楝树籽串成项链,挂在脖子上臭美;调皮的男孩子把楝树籽当成子弹打弹弓,惹来家长不少的责骂。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些给我们的生活添了不少乐趣。
楝树花有浓香,又呈紫色,有不少人将其与丁香混淆。“花开花落似丁香”,其实两者的区别还是很大的。楝树花开在晚春,持续的时间又长,一旦楝花落尽,春天也就真正结束了。“楝花开后风光好,梅子黄时雨意浓”。楝花是春的结语,夏的使者。
楝字念“练”,加上花果,乃至树皮都带有浓烈的苦味,所以常被称为苦楝,谐音“苦恋”“苦练”,引申出去,作为某些精神的象征,如相思、惆怅和淡淡的哀愁。古时,楝常被视为高洁的树木。《庄子·秋水》中曾提到,凤凰的雏鸟“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其中的“练实”,据说就是楝树果。《西游记》唐僧师徒晒经书的那棵树,据说也是楝树。王安石也有《钟山晚步》诗云:“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楝花花枝细小,花蕾羸弱,花瓣细碎,开起来是一簇一簇的,从枝杈间射出,排列出整齐的花序,每朵花有五片淡紫红色的花瓣,花蕊绛紫色,花芯最特别,是深紫色的长筒状,长筒里淡黄色围成一个圈,仿佛一朵花。它安静地伫立,你只有嗅到香,才会看到如烟的紫色的云;风起,楝花轻盈飘落,如一个个翩飞的紫蝶,优雅迷人。这样的花,这样的树,我喜欢。
如今,我们的环境越来越好,到处绿树成荫,名花似锦,但楝树好像很少见到了。所以,眼前这棵楝树让我格外惊喜,不觉已在树下呆立许久。甜中微苦的芳香弥漫周围,空气中流淌着舒缓的音符,仿佛一切都静止了。
我,想家了。在一个楝树花开的暮春的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