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副刊

雨生百谷祭仓颉

◆钱续坤

“杨花柳絮随风舞,雨生百谷夏将至。”说到谷雨,人们的第一反应便是粮食作物生长的好时节。宋代女诗人朱淑真便有诗云:“一犁膏脉分春垄,只慰农桑望眼中。”(《膏雨》)然而,你有可能不知,谷雨还是祭祀仓颉的日子。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俗称仓颉先师,《说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见鸟兽的足迹受到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奉为“造字圣人”。

从表面上看,祭祀仓颉与谷雨节气毫无关联,其因有二:一是谷雨并非仓颉的诞辰之日,仓颉是上古时期的人物,他的生卒年月根本无从稽考;二是造字并非发生在谷雨这天,因为仓颉造字之时,根本没有二十四节气之说。节气的概念是逐步形成的,古人初时是利用土圭实测日晷,确定“二分”(春分、秋分)和“二至”(夏至、冬至),后来逐渐增加到八个、十二个节气;直到秦汉之际,二十四节气才完全确立。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会在谷雨时节纪念这位“文祖先贤”呢?这里,不妨从古籍的记载中来查找线索。

最早提及仓颉的,是战国时期的荀子。《荀子·解蔽》中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按照荀子的说法,文字初创时研究造字的人很多,各种版本都有,之所以唯有“仓颉版”流传下来,是因“仓颉版”体系完整规范,有规则可循,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秦汉时期对仓颉的记载,有《吕氏春秋》《淮南子》《说文解字》《春秋元命苞》等。《吕氏春秋》只提及“仓颉作书”;《说文解字》称仓颉是黄帝的史官,其造字原理最初是“依类象形”,后来又用“形声相益”的方法造字,从而使“百工以乂,万品以察”,至于谷雨与仓颉的关系,并未提及。

既提到仓颉,还有“雨”字的记载,首先出现在《淮南子》中。《淮南子·本经训》云:“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意思是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仓颉造字成功后,立马就下了一场粟雨,鬼怪吓得哭起来。粟在北方通称“谷子”,去壳后叫“小米”,所以下粟雨就是下谷雨,只要把“粟雨”理解成“谷雨”,仓颉与谷雨的关系就建立了起来。

不过,比较权威的说法出自《山海经》。传说在4000多年前,轩辕黄帝需要一位才能出众的史官,仓颉便走马上任了。他以结绳记事,把各项事务记录得十分清楚,颇受黄帝的赏识;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结绳记事渐渐地不再能够完全满足需求,仓颉为此十分发愁。有一次,他恰好跟着几位猎人外出狩猎,猎人们指着地上各种野兽的踪迹向仓颉讲解,如何据此判断野兽的去向。受到启发的仓颉依类象形,终于创造出了文字。得知此事后,玉皇大帝很是感动,决定授予仓颉一个重奖,不想仓颉拒绝了所有的奖赏。他说:“我只希望五谷丰登,让百姓不再忍受饥荒,顿顿都有饭吃。”翌日,仓颉刚一出门,便发现到处都在下着金黄的“谷粒雨”,父老乡亲们高兴得手舞足蹈,纷纷将谷粒收回家中。仓颉死后,人们把他安葬在他的家乡白水县史官镇北,与桥山黄帝陵遥遥相对,墓门还镌刻了一副对联予以缅怀:“雨粟当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桥陵。”于是,人们把祭祀仓颉的日子定为下谷子雨的那天,也就是现在的“谷雨节”。

如今,当地每年都要举办仓颉庙会,并于谷雨这天公祭或民祭仓颉,会期七至十天。人们通过扭秧歌、跑竹马、耍社火、演大戏等多种方式,来表达对仓颉的崇敬和怀念。有诗赞曰:“时维谷雨祭仓颉,画卦字符初拓荒。鸟迹龟纹题洞壁,兽蹄龙骨载沧桑。结绳记事识人物,勒石铭勋举汉章。耕读家声祚绵远,星瞻辅弼对风光。”

2022-04-21 ◆钱续坤 1 1 济源日报 c_82252.html 1 雨生百谷祭仓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