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将至,备战正紧;干群齐心,同舟共济。
连日来,示范区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旱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省防汛工作会议精神,紧盯重要设施和薄弱环节,未雨绸缪、及早行动,共同构筑防汛抗灾的“安全堤坝”。
整体推动有高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今年入汛时间较往年偏早。据国家减灾委员会综合研判,2022年我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突出,自然灾害风险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济源发生极端天气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牢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未雨绸缪、主动作为,保质保量保期完成工程性措施,以实战要求完善细化预案,坚决守牢不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金标准。”4月7日至8日,省委书记楼阳生莅临济源调研,对防汛工作特别强调。
为贯彻落实楼阳生书记讲话指示精神,4月18日,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召开防汛工作会议,认真谋划部署,全面吹响了防汛抗旱“集结号”,发出了打好“先手牌”的动员令。
“要积极应对防汛抗旱新形势新问题,未雨绸缪、提前部署、筑牢防线、聚焦重点、狠抓落实,全力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史秉锐在会上作出明确要求。
响鼓重锤,号令如山。示范区各级各部门按照防范应对超标准洪水的要求,根据预报、预判、预警、预案、预演“五预”安排,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早行动、早演练,全面做好防汛备汛工作。
从3月份开始,示范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每周六对全区防汛进行集中会商研判,镇(街道)每周日会商开展防汛专项演练。
各级各部门重新编制应急预案,把防止伤人亡人作为首要目标,突出山区防洪、河道防汛、水库防汛等特点,建立“1+17”防汛预案体系,确保方案具体到人、具体到岗、具体到责。
及早部署有力度
打好“主动仗”,下好“关键子”。
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中心、河口村水库管理局、黄河河务局、示范区水利局联合发力,形成“四龙治水”的防汛格局。示范区整合防汛抗旱、城市内涝、灾害防治、水库管理等部门,建立“1个防汛指挥部+12个工作专班+16个前线指挥部”的扁平化指挥体系,实现集中办公、统一指挥。
机制高效,应急指挥更科学。持续改进完善水利、人防等防汛救灾专家库,建立防范应对特大暴雨“专家支撑、现场研判”机制,实现“专家出意见,科学发指令”的目标。
责任明晰,扎实应对更有力。建立“三方四级”责任体系,将防汛任务逐级分解,明确城市河道、道路积水点、桥涵等重点部位责任单位、人员及联系方式,形成责任闭环,确保责任落实到人、一扛到底。
绘制城市内涝风险图,制作城区易涝点、积水点分布图,做好重点部位监控、调度、防护,防止监管“空白”,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备齐备足物资,确保救灾更及时。今年,示范区累计投入3500余万元,加强防汛装备物资储备和更新补充,准备砂石料2.47万立方米、编织袋100万条等,全力满足防汛抢险需求。
同时,配备移动泵车、发电车、冲锋舟、发电机、无人机、卫星电话等先进装备1.82万台(套),提高断路、断电、断网等极端情况下应急保障水平。
未雨绸缪有速度
防汛,立足于“早”、着眼于“快”。
抢通保障提前布局。住建部门全力推进灾后修复重建项目建设,与城区31条超期服役道路改造相结合,汛期前完成城市立交桥、道路积水点改造任务,加快河道工程施工进度,确保汛期城市行洪通畅,泄洪安全。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