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近年,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需求,加快城市建设提质步伐,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一批批城市更新项目陆续实施,城市颜值和品质全面提升。即日起,本报陆续推出“触摸城市品质”系列报道,关注城市变化,回应市民关切,感受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前的军干所家属院,楼体墙皮脱落,路面凹凸不平,几乎没有停车区域。如今,家属院楼体外立面改造一新,路面宽敞平整,还新增了安防系统,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军干所家属院的“华丽变身”,是济源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缩影。
近年,济源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民生工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好事办好、实事办事。
有关部门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对全区2000年以前建成的住宅小区分类分批进行改造提升,持续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截至目前,济源改造老旧小区63个,涉及住宅楼248栋,惠及居民7777户。今年,济源计划投资1.8亿元,改造老旧小区35个,涉及93栋2488户。
问需于民 改造方案群众说了算
群众利益无小事。老旧小区改造,关乎城市文明形象,更直接影响群众生活。
改,必须改好。怎么改,群众的意见至关重要。
沁园小区建成于2000年,共计25栋住宅楼,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现有住户693户,是济源较大的住宅小区。经过20余年的日晒雨淋,该小区基础设施破损严重,墙体斑驳,管网堵塞,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品质,群众改造小区的意愿十分强烈。
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沁园小区充分利用“小板凳”议事会,集多方智慧,就小区改造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
“墙体颜色要大方耐看,窗户可以用实用的断桥铝材质,最好要有健身器材、充电桩……”
“结合群众的意见,我们制定符合实际的改造方案。”沁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原维华告诉记者,小区改造后,墙体重新刷了颜色,窗户、水管也全部换新,群众普遍表示满意。
4月6日,阳光和煦,气温适宜。记者走进沁园小区,干净整洁的道路、美观大方的墙体、优美舒适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
谈及小区的变化,沁园小区居民卫传梅由衷感慨:“有了住新房的感觉。”
精准定位 改造内容注重“内外兼修”
老旧小区改造,改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不能只注重“面子”不注重“里子”。
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济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重点改造完善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全面解决老旧小区“蜘蛛网式”电网、雨天排水不畅、自来水漏损率高、屋顶漏水等顽疾。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