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来,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17万例,上海连续多日本土新增感染人数超过1万例,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强调,“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铮铮誓言背后是尊重科学、遵循规律。
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的关键时期,要以更坚决的态度、更彻底的措施、更迅速的行动,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落到实处,同心协力尽快打赢这场大仗硬仗。
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
“动态清零”是真正以人为本
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是判断中国防疫成效的首要标准。
从武汉保卫战的应急阶段,到常态化疫情防控,再到迎战德尔塔、奥密克戎的全链条精准防控……回顾两年多来的抗疫历程,我国的防控举措、诊疗方案根据疫情形势变化不断优化调整。实施“动态清零”总方针,正是与传播力强的变异株多次殊死较量后的有效应对策略。
3月以来,上海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超10万例。
快速攀升的曲线,让风险外溢的概率成倍增长,也带来医疗资源“挤兑”的巨大风险。
尽快迎来拐点,是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期盼。
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
在吉林,救治数据发出强烈警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赴吉林医疗救治组专家对当地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病毒对长期卧床者、血液透析患者等基础情况差的人群威胁更大。
坚持“动态清零”,就要最大限度缩小疫情的影响范围,最大限度减少感染病例、重症患者和死亡者的人数。
在抗击疫情的中国答卷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快速和精准的“动态清零”,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
最短时间遏制疫情扩散,“动态清零”是真正以人为本——
只有集中优势兵力,尽快“动态清零”,才能把疫情对普通人的影响降到最低,才能尽快按下“恢复键”,让烟火气重新回归。
正是有了“动态清零”这个“1”,才有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这些“0”。
从武汉到南京,从额济纳旗到西安……坚持落实严密科学的防控措施,中国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成功控制住由德尔塔变异株引发的疫情,靠的就是“动态清零”的坚定决心。
中国有14亿多人口,老年人群体庞大,如不及时从严防控,最终将出现规模性反弹。中国医疗体系面临被击穿的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疫情较为严重。一些西方国家采取所谓“群体免疫”“自然免疫”的消极处置方式,导致感染病例数和死亡人数居高不下。
新冠病毒不断变异,一些奉行“共存”策略的国家面临这样的状况:
感染—康复—再感染,暂停—放开—再暂停……德国联邦卫生部长4月6日已经宣布,将恢复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强制隔离义务。
“动态清零”体现的是尊重科学、遵循规律——
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仍复杂多变。
目前,全球累计确诊病例已超4.9亿,死亡病例逾615万;我国感染人数、发病人数、重症人数和死亡人数仍保持在较低水平。
中国2021年有效处置30余起聚集性疫情,基本用一个潜伏期(14天)就控制住了疫情。
抗疫两年多的实践表明,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法宝”是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坚持“动态清零”。
尽锐出战
绝不“躺平”
面对世纪疫情的跌宕反复,快速有效地处置疫情是对我们防控与治理能力的“大考”。
慎终如始地将“四早”落在实处,实行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有效建立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第一道防线……只有将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才能尽快实现“动态清零”。
——科学精准在于“以快制快”。
3月以来,上海与奥密克戎正面较量。
一个月之内,核酸检测能力翻了数倍;全国10余个省份、数万名医护人员八方驰援;党员亮身份、见行动,坚守社区一线;能容纳7万多个床位的方舱迅速投建,184个小时后交付万人“大方舱”……
这是时不我待的紧迫,更是事不过夜的决心,上下一心调集力量、狠抓落实,将为社会面清零提供有力支撑。
——慎终如始筑牢“四早”防线。
早发现,核酸检测是第一道防线。4月4日,全国倾力支援、上海全力以赴,创造了单日单城最大的核酸检测量。
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这不仅是对上海这座城市综合能力的一次考验,还用实践表明了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
这场2500多万人的核酸检测“竞速赛”,在上海的每一条街巷、每一栋楼宇打响,社区工作者、党员干部、志愿者尽锐出战,“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仅26个小时,2566.5万人、242.7万管采样完成。
——分级分类精准施策。
奥密克戎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这是一道更难的考题,需要分级分类、细致落实各类防控举措。
生命至上。落实新版诊疗方案;及时优化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推行“抗原检测+核酸检测”方案……这些快速有效的防控方式是防疫精准的底气和信心。
人民至上。启用“亲子方舱”、保障“悬空老人”、“奶粉骑手”逆行、急诊“非必要不封控”……支撑起暂时按下“慢行键”的城市,成为“动态清零”的力量。
同心协力
打赢这场大仗硬仗
虽然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但我们有打赢这场硬仗的底气。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决策、沉着应对,各级党员干部尽锐出战,坚守防疫一线,正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打赢这场大仗硬仗提供坚实保障。
回望过去,4.2万多名医护人员逆行援鄂,19个省份对口支援,从全国调集约4万名建设者奋战火神山、雷神山医院……
如今,15个省份的3.8万余名医务人员驰援上海,多地捐赠的米面粮油、瓜果蔬菜等物资纷纷抵达抗疫一线,保障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源源不断的中国力量正助力上海、吉林等地挺过艰难时刻,温暖着每一个隔离在社区和楼宇的人。
我们积累的防疫经验为用最短时间遏制疫情扩散保驾护航。
发布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优化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实行差异化精准防控;社区防控筑牢防疫第一线,做好居民生活物资供应及就医需求保障工作……
时至今日,抗击疫情需要每一个中国人民的理解与支持。面对跌宕反复的疫情,中国人民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继续发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凝聚起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疫情形势越是严峻,越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从严从实抓好疫情防控举措,我们会积小胜为大胜,逐步实现“动态清零”的目标。
我们终会胜利。
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