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济源,文脉源远流长。历史上,太多的文人墨客前来拜谒济水与王屋山,留下了足迹,也留下了诗章。济水成为一条充分道德化的河,王屋山成为一座高度精神化的山,除了神话故事的滋养,就跟这些文人墨客的反复吟诵有关。一代代济源人就在这些诗章中成长,其中若不冒出几个有出息的文人,岂不有愧于家乡山水?所以,这些年,每当读到家乡文友的小说、散文、诗歌,我总是会想,这是济源文脉的延续。
王晓的散文集《亲亲,我的土地》,显然也是这个正在延续的文脉的一部分。打开书稿,熟悉的山水迎面而来。我仿佛再次来到了济水源头,并在历史的长河中看到了那潋滟的波光。我也仿佛再次登上了王屋极顶,体验到了群峰竞秀之壮美。当然,我也再次听到了熟悉的乡音,那乡音就像你的乳名一样,终生相随。王晓质朴而活泼、优雅而深情的描述和感怀,让我深受感动,也引起了我许多的联想。
毫无疑问,作为济源文学界的后起之秀,王晓的才气是令人瞩目的。她的小说构思精巧、人物形象鲜明,情节和细节的运用常常使人惊叹。她已经创作了几十篇小说,其中不乏精品,我曾以为很快就可以读到她的小说集,没想到她最先拿出来的却是这部散文集。事实上,散文的写作看似容易,其实不易,也最能见出作者的功底。或许因为她有过长期的小说训练,她的散文有着小说的特点,讲究叙事性,对谋篇布局有着足够的考量。但是,它们毕竟不是小说,依然遵守着散文的基本规范。有一点或许值得强调,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在散文中,作家是藏不住的。本书“除却花开不是真”“人间有味是清欢”“此身已近桃花源”“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四辑中,王晓对亲情、友情、爱情、乡情的表达,不仅使读者能够充分领受到作者的创作才华,也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内心世界的丰富。
祝贺王晓的首部散文集出版。我相信,一定有很多读者都盼着早点读到她的小说集。当然,我最想说的是,我很愿意看到济源涌现出更多的好作家,大家共同努力,以传承历史,赓续文脉。
2021年7月4日
(李洱,著名作家,1966年生于河南济源。曾在高校任教多年,曾任《莽原》杂志副主编,现为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 。著有《饶舌的哑巴》《遗忘》等小说集多部,长篇小说《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应物兄》 。 2019年8月16日,凭借作品《应物兄》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