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埋忠骨,浩气当永存。清明将至,又到一年祭扫时。作为省级烈士纪念设施,济源市烈士陵园中安葬着多少英雄烈士,日常维护情况如何,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又发挥了哪些作用?
3月31日,记者来到位于蟒河北街的济源市烈士陵园,这里松树环绕、绿荫满园、安静庄严。整个陵园分为前院、中院、墓区三个部分。前院为办公场所,径直沿仿古石阶走到中院,高大的革命英雄纪念碑矗立在陵园中心,东西两侧是烈士纪念亭。亭上碑石记载着为解放济源英勇献身的先烈英勇事迹。
济源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走在济源市烈士陵园里,大量的雕塑、图片展示了先烈们在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壮烈场面。在革命英雄纪念碑正后方的两个展厅里,摆放着烈士的英雄事迹介绍和照片及杜八联民兵所用的葫芦舟、奖章、电话、书信等遗物。
据济源市烈士陵园主任杨辉介绍,济源市烈士陵园始建于1955年11月,占地面积13340平方米,安葬着各个时期牺牲的烈士,记载1861名烈士英名。烈士英名录记载的,多数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还有安葬在异国他乡的烈士。
“我们这座烈士陵园中,目前共安葬着83位烈士。其中,无名烈士45名,有名烈士38名。这当中有在杜八联支援陈谢大军强渡黄河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杨辉说。
建园以来,济源市烈士陵园全年免费对外开放,每年接待受教育群众8万余人次,先后被命名为“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济源社会各界群众悼念革命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是济源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近年,济源高度重视对陵园的提升改造,2021年投资40余万元对地面、烈士纪念亭围栏、纪念雕塑、花坛、烈士墓穴、围墙等进行修缮。
不忘初心热血涌,长向英雄借薪火。作为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前,不少群众自发来到济源市烈士陵园祭扫。
据统计,去年全年,有230余个参观团体、100余名烈士家属、8万余名社会各界人士前来给烈士擦拭墓碑、敬献鲜花。
2021年,示范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向全社会发出“守护英烈·认亲祭扫——让烈士不再孤单”活动倡议。这一倡议发出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报名参加“结对认亲”活动。
清明时节,追思悠悠。无数英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今天的繁荣昌盛。我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