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摘

宇宙和世界是虚拟的吗

“宇宙模拟论”最狂热的支持者是埃隆·马斯克。他曾在不同场合提到过矩阵模拟假设。矩阵模拟假设的基本逻辑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才不到一万年,而我们所在的宇宙有近140亿年的历史,这么漫长的时间足够兴起许多文明,且达到非常高级的程度。他认为:“在如此漫长的时间内,很有可能存在一个文明,而且他们找到了非常可信的模拟方法。这种情况一旦存在,那么他们建立自己的虚拟多重空间就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了。”

试想一下,才发展了不到一万年的人类文明已经在向元宇宙进发,那么140亿年间,可能有多少更高级的文明造出多少元宇宙或更高级形态的宇宙?我们生活的所谓的“现实”,很可能是由更高级的文明创造或模拟出来的。如同人类创造了游戏,人类文明很可能是许多模拟文明的一部分。那么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不是一个大型游戏呢?

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某些复杂环境的画面只有当我们观察时才会被渲染出来,我们不观察则不会去渲染,游戏引擎只是记录坐标信息。这是因为游戏开发者在设计较大场景的时候,比如设计一幢房子的内室场景和光照等,对所有的3A级画面都采用了视锥算法,为了优化性能通常都不做全局渲染,而只会渲染玩家视角所能看到的物体。这几乎与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相一致,以“薛定谔的猫”思维实验为例,在观察者介入之前,量子处于波函数所描述的叠加态,猫既是活的也是死的,相当于游戏未被渲染。当观察者介入之后,量子塌缩为本征态,相当于游戏引擎将环境渲染为观察者所看到的世界,猫只处于一种现实状态,要么是活的,要么是死的。量子力学不确定性原理似乎在向我们揭露,我们所观测到的宇宙不过是这个大型程序里的一小块地图。

还有物理学家认为,我们的世界在极小的尺度上是否由离散的“块”组成——如数字图像中的像素——是“世界是模拟的”的关键证据。因为游戏其实也是“像素化”的,是有最小精度的。事实上,现实世界不仅存在最小尺度“普朗克长度”,还存在最小质量“普朗克质量”、最小时间刻度“普朗克时间”等。同时,我们这个宇宙不仅存在着节能待机极限——绝对零度,还存在运行极限——光速。不难想象,超光速是宇宙这台机器的CPU进行的超频运行,超自然现象则是这个大型游戏运行出现了漏洞,平行宇宙则是这个游戏的各种存档。

多层元宇宙之间是可以打通和相互切换的:既然分不清哪里是“现实世界”,哪里是虚拟世界,那么,你想在哪个世界体验,你就停留在哪个世界。在电影《盗梦空间》中,就有对多重梦境的设计,而且许多人愿意停留在梦中的世界。电影《异次元骇客》中,虚拟世界的人并不知道自己是被虚拟创造的,他们天真地认为自己是真实的,而且在自己的世界中又创造出了另一个虚拟世界。

如果把宇宙当作一个单局时间超过亿年的超大型游戏或无限游戏,我们以为自己是玩家,但更可能的情形是我们只是NPC(游戏背景中的角色)。也许我们面临的选择会更多一点,皮肤有几种颜色可选,语言有5000多种选项,出生地有100多种选项,我们求学、恋爱、工作、结婚、生子,也可能不婚。有一天当你眼前突然弹出一个窗口,告诉你“点击以获取更多信息”,那将是对我们世界观的致命一击。当我们发现自己的一切行为和结果都是被提前设定好了的时候,当下的任何想法都失去了意义。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存在?

如果“宇宙是模拟的”假说只是一个被滥用的隐喻,那么下面这个假说的奇妙性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小西尔维斯特·詹姆斯·盖茨有一个设想:宇宙可能正在进化。他说:“自动纠错代码让我们的浏览器可以正常工作,那么这类代码为什么会出现在我所研究的物理方程式之中呢?”

盖茨的研究领域是超对称,即推测每一个基本粒子都拥有一个相对应的粒子,而这个相对应的粒子可以解释我们在宇宙中发现的许多奇怪的现象。在有关超对称的探索工作中,把一些事物以非一即零的形式进行表示非常便于研究。关键在于,如果真的用这种方式表示一些事物,那么盖茨研究的方程式成立的唯一条件就是这些被表示为一或零的物体中所包含的额外的信息:量子纠错码。

这也许标志着我们的宇宙正在进化。有这样一种可能,在宇宙形成之初,出现了一些具备一系列数学特征的宇宙,但并不是所有这些宇宙都能延续至今。然而我们的宇宙延续了下来,是因为某些反馈机制(比如量子纠错码)给我们的宇宙提供了稳定性。   (来源:《元宇宙:通往无限游戏之路》)

2022-04-01 1 1 济源日报 c_81454.html 1 宇宙和世界是虚拟的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