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副刊

别“绑架”孩子的志趣

——从周浩名校转读技校说起

◆李林洲

最近看到一篇“人物追踪”——《10年前,主动从北大退学转读技校的高考学霸周浩,如今怎样了?》,颇有些感想和感慨。

周浩从小到大都是学霸,2008年参加高考,取得总分660分、青海理科前5名的好成绩。自小喜欢动手操作的他,心仪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因为这里有他喜爱的机械类名牌专业。父母却认为这么好的分数不去北大、清华是一种“浪费”,就帮他填报了北京大学的一个热门专业——生命科学。

入校后,周浩发现,生命科学与他的爱好大相径庭,枯燥的理论知识和背不完的概念让他感到疲惫不堪。他对学习的兴趣逐渐消退,开始不断逃课,作业敷衍了事,成绩一落千丈。本想换个专业,但又不符合有关规定,无奈只好选择休学、外出打工,暂且搁置烦恼、放飞心情。

一年后,周浩重返北大,依然对生命科学专业满满的排斥与厌倦。思来想去,他痛下决心,冲破重重阻力,选择从全国名校北大退学,转去默默无闻的技校——北京工业技师学院。

转学后的周浩如鱼得水,很多人不愿触碰的数控专业,不断设计、计算、制作零件、操作仪器的枯燥课程,他却乐此不疲,很快成为班里基础知识最好、技术操作最佳的学生。2014年,他从众多高手中脱颖而出,夺得全国第六届数控技能大赛冠军。2018年,他(已留校任教)代表学院参加首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斩获机械类比赛一等奖。

如今,落户北京的周浩已是大名鼎鼎的成功人士,德艺双馨的行业翘楚。有人问他离开北大是否后悔,周浩说这是他这一生所做的最好的决定,“如果一辈子都要做自己不喜欢的事,那比别人异样的看法更可怕。如果我做着自己喜爱的事情,我相信总有一天,可以证明给当初质疑自己的人看”。

无独有偶。著名历史学家梁从诫先生,70年前也有过类似的“遭遇”。

梁从诫出身名门,父母是我国著名古建专家、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梁思成、林徽因。由于天资聪颖,成绩优异,梁从诫一直被母亲当作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学生来引导和培养。令林徽因感到意外的是,梁从诫以2分之差,与清华失之交臂。

对于林徽因来说,这是难以接受的,她请求查阅试卷。结果试卷批改、计分并没什么问题,只是在卷尾空白处,11个字格外引人注目:我不喜欢建筑,我喜欢历史。原来,梁从诫一直以来都对历史兴趣盎然,之所以报考清华建筑系,主要是不想违忤父母而已。

看了孩子“无声的抗议”,林徽因恍然大悟,也为自己“知子莫若母”的失职而内疚。从此,林徽因不再要求“子承父业”,尊重并支持梁从诫报考北京大学历史系,去追寻自己的梦想。而梁从诫也没有辜负夙愿,成为著名的历史学家。

两段故事,异曲同工,耐人寻味,令人深思。

人生在世,谁不爱自己的儿女?谁不愿儿女事业有成、生活幸福?设身处地为孩子的前途命运着想,殚精竭虑替孩子规划职业未来,本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事实上,作为“过来人”且阅历丰富的父母,在孩子人生的起跑线、转折点、紧要处,及时建个议、提个醒、帮个忙、送一程,或可规避孩子走弯路、走岔路、走邪路。这是一分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一种无私的大爱。

问题是,给予孩子的这种大爱,一定要有度、适度,不可居高临下、行政命令、颐指气使、越俎代庖,不能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的身上。一味地让孩子走自己为他们划定的道路,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期望学习工作生活,往往会适得其反,好心办坏事办错事。上北大,多少人梦寐以求,但对周浩而言,却是一种痛苦。清华建筑系如雷贯耳,但梁从诫却冷颜以对,“热”不起来。看来,人生的意义并不是拥有多高的荣誉,背负多么明亮的光环,最重要的是做自己真心喜欢的事情。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孩子也一样。父母能够且应该做的,就是学会倾听和共情,“有话好好说”,到位不越位,与孩子进行开放式、朋友式、平等式的交流沟通,摆事实讲道理。能达成共识当然不错,求同存异也未尝不可,即使意见相左、各执一念,也要正确面对。总之,要实事求是、因势利导、顺其自然,保护孩子的天性本真,宽容孩子的异趣妙想,尊重孩子的取舍选择,并提醒和鼓励孩子“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这方面,《2022中国诗词大会》年度冠军姜震和父亲姜方程值得学习。姜震是铁道警察学院治安学大三学生,即将开始见习生涯,这意味着他要和同为铁路民警的父亲成为“同事”。说起来,当初姜震决定报考父亲母校的时候,姜方程曾对他说:“这个行业并非你想的那么容易,会经常回不了家。这很辛苦,所以你要考虑清楚。”姜震异常坚定地答道:“既然我自己选择了这条路,我就一定会坚持走下去,会成为像你一样优秀的铁路警察。”事实上,姜震也是这样践行的。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父母们啊,给孩子自由,让孩子选择吧。别以“爱”之名,随意“绑架”孩子的兴趣、情趣、志趣;别以“爱”之名,负面影响孩子的学业事业婚业、前途命运幸福!

2022-03-31 ——从周浩名校转读技校说起 1 1 济源日报 c_81379.html 1 别“绑架”孩子的志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