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副刊

又见粼粼塌七河

◆安 安

“塌七河水欢快地从村南流过,绿树掩映的红砖教室里,我们在听老师讲村子外面的故事……”

这是少年时代塌七河留在同学作文中的身影。

不像流经济源的黄河、蟒河、沁河那么有名气,也不像砚瓦河、青萝河、麻姑河那么动听,就连沿岸的百姓,也不是谁都知道塌七河的。加之后来塌七河水被上游排放的废水污染得又黑又臭,沿岸的河床上又被花花绿绿的垃圾占去了不小的空间,就连断流后河里的沙石也被开挖得连一捧净沙、一块干净的鹅卵石也难以见到,所以许久以来,塌七河在我心目中成为从来也不需要想起却从来也不愿意提起的隐痛。

每每走在他乡美丽的小河边,东阳河,仙女河,娲皇谷……听淙淙水声,观鱼翔浅底,在清凉的水中捡起一块儿五彩石。这时,埋藏在心底的那条不愿为人所知的塌七河,就会从脑海中冒出来。

少年时,塌七河代表着洁净。母亲说,就算水再浑,洗出的衣服也是干净的。夏天涨大水时,那浑水流着流着,就变清了。大娘婶子们把家里的铺盖拆了,拿到河水里漂洗,在大石头上用棒槌捶打,边洗边唠嗑。小娃娃们在母亲的身前身后嬉戏,时而捡起岸上的小石头往水里扔,时而撩起水花相互打闹。忽而,谁的棒槌不小心被水冲走了,赶紧吆喝,旋即被下游的人截住,再扔回上游的水中。于是,一阵笑闹声伴着哗哗的河水声,引得岸上人驻足引颈。洗干净的床单、衣服就晾在河边干干净净的鹅卵石上,或者搭在灌木树枝上。

干净的河滩,不只是晒衣服的好场所,也是秋冬时节晾晒红薯片、萝卜片的好地方。浑身是泥的红薯、萝卜,被整车拉到河边,洗净后用擦刀擦成片,摆在被阳光晒得热乎乎的石头上,干净又透气,三四天就能晒干收藏。但遇到秋天涨水时,半夜被家人叫起来摸黑儿收红薯片,想必小伙伴们都经历过。

冬天,塌七河下游靠近三河水库那边,有几个泉眼,温暖的泉水源源不断地从水底涌出,也吸引着人们冒着严寒,肩扛手抬的,到那里浣洗。脸被冻得青紫,手在水里浸泡得通红,但入水时的温暖却让人们留恋。

美好记忆中的塌七河,有从来都割不完的河草,肥嫩翠绿,是牛马猪都爱吃的草料。记得一次贪割,得了大黑,咬牙挑着一担无比沉重的河草,走在漆黑的田野上,恐惧、劳累中,心中却有说不出的收获之喜。

河里的沙子,大大小小的石子,也是挖不完的。人们用双手,用铁锹,刨出一堆儿一堆儿的细沙,在河滩上支起筛子,筛出一堆儿一堆儿的石子,换钱。

那时候,塌七河的潭窝、沙坑里,也时常隐藏着惊喜。听说谁谁谁在河里扎了一只老鳖,夜晚拿上小碗寻去,准会分到几口老鳖汤,给小孩子们滋补。

至今还记得在河边拔草时,遇到一只正在岸上晒盖儿的老鳖,一动不动。因不知道它是死还是活,便拿镰刀试着轻轻朝它的背戳了一下,谁知那平时看起来慢吞吞的老鳖,竟飞快地朝河水里爬去。等我迷瞪过来,紧赶两步准备拿竹篮截住它时,它已连滚带爬咕咚一声没入水中,然后伸展四爪,像再见似的,无比自信地向深水中游去,很快没了踪影。说于同伴,个个捶胸顿足。

父亲颇懂得“竭泽而渔”的道理。他偶尔拎一只小桶领着我们下河捉鱼。当沙坑里被刮至只剩下半桶水时,大大小小的野生鱼就会露出来,川条、泥鳅、虾、螃蟹,都有。我们在旁边欣喜地看着,拍手欢呼。父亲满足地把这些战利品捡到桶里,带回去打牙祭。可惜那时缺盐少油,母亲也不擅长做鱼,所以丝毫未留下鱼香的记忆,倒是那鱼腥,一直记得。

然而,终有一天,河里没有了流水,就是夏天,也很少见到河水。河里的沙也不见了,一河滩的大小石头也都不知道去了哪里,只剩下脏兮兮的污泥,裹着半死不活的小灌木。

去年雨水大,一位本家叔叔说:“塌七河几十年都没见过涨大水了,河水差点都上了岸。”雨过天晴,回老家修房子时,在桥上看了一眼塌七河,禁不住大喜。眼前的塌七河,在秋天的阳光下,在铺满白花花的鹅卵石的河滩上,轻缓地向东流着,在远方闪着耀眼的波光。弯弯的河岸边,覆盖着青草。更让人吃惊的是,河中的沙滩上竟然立着一只长腿曲颈的大白鹳!一抬头,又有两只小白鹭从草丛中飞起,飞向东边的万阳湖湿地公园。

一时间,看得人发呆,竟然忘记拍照。自从用上微信,无数美景便进入镜头,分享在朋友圈,那天却是第一次拍塌七河,第一次为家乡的小河感到自豪。

那一刻,只想说:塌七河,故乡的河,愿您清澈的河水,干净的卵石,细腻的河沙,碧绿的河草,洁白的水鸟,都留下来,留下来……

2022-03-24 ◆安 安 1 1 济源日报 c_81084.html 1 又见粼粼塌七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