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济源,生机无限!
美丽乡村花石村梅花正浓,游人如织;王屋山蔬菜制种基地,郁郁葱葱;思礼镇涧南庄村的观花坪鲜切花花卉基地,非洲菊、康乃馨、大丽花、长寿花,开得喜人;特色肉兔现代农业产业园,法国伊普吕兔或觅食,或嬉戏,或打盹,憨态可掬,惹人喜爱;济源伊利液态奶生产线上,超高温灭菌、灌装、包装,一片繁忙;轵城镇良安新村休闲旅游村建设如火如荼……
数字为证,2021年,济源实现了村村有集体经营性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294.2元,增长8.6%,居全省第二位。
2021年,济源先后被确定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市、全省数字乡村示范市、河南省家庭农场示范市、全省推行林长制试点、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
“这些成绩和荣誉得益于济源坚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村旅游、农业招商引资‘三篇文章’一起做,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重点工作’同步实施。”济源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乡村振兴局局长贺双福说。
调整产业结构
筑成乡村产业高地
济源是河南唯一在全域规划建设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全国首个全域产城融合示范区,重点难点在农村,潜力后劲也在农村。
2021年,济源牢牢守住“两条底线”。大灾之年实现粮食产量总体稳定,守住了粮食安全底线;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强化动态监测,开展精准帮扶,脱贫人口收入增幅达14.03%,巩固脱贫成果工作多项指标全省排名靠前,国家乡村振兴局对济源巩固脱贫经验进行了专题推介。
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做好产业这篇文章,就必须大力调整种植结构。怎么调,种什么,如何才能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从地理上看,济源从海拔1955米的最高峰到海拔100多米的中、东部狭小的平原,具备全方位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的条件。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