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渐深,日渐暖,万物生机盎然。
岁月的风霜吹散了曾经如梦的过往,也吹皱了伊人青春靓丽的脸庞,却吹不走我对老家春天的记忆。如今,虽两鬓如霜,朝辞暮归,但仍对她百看不厌,依偎不够。退休后,时常从城里回到老家,徜徉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心情格外愉快。
万木争春,春天是花的海洋。“胜日寻芳泗水滨,天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代朱熹这首诗是对春天最完美的诠释。小时候留在脑海里的春天记忆,是老院后面那两棵高大的树,一棵是老槐树,一棵是老榆树。白色的槐花挂满枝头,微风阵阵,把淡淡的花香飘到很远的地方。将槐花摘下来放入口中,口中立刻就充满了槐花独特的香气,沁人心脾。
同槐树相比,老榆树在岁月的磨砺中愈发苍老遒劲。枝头的榆钱儿不甘示弱,向人们彰显着生命的旺盛。风儿轻轻吹过,淡绿色的榆钱儿便在阳光下灼灼发亮,昭示着老树虽历经沧桑,但不失当年青春的风采。
小时候,榆钱花儿开,便是孩子们欢乐聚集的时候。一群如猴般的疯孩子,不论男女,似乎个个都是爬树高手,“嗖嗖”三两下便爬到了树梢,不顾粗糙的树干蹭得双手双脚发疼,只顾盯着枝头的朵朵榆钱儿,三下五除二折下许多枝,然后溜下树来,聚在一起,捋下那嫩绿的榆钱儿,塞进口中,细细品尝那丝丝甜味,慢慢咀嚼那份满满的幸福。夕阳西下,在母亲悠长的呼喊声中,带上吃剩下的榆钱儿,在与伙伴们恋恋不舍的告别中慢慢回家。依稀记得,母亲把榆钱择洗干净,拌上面粉,然后上锅蒸熟,油盐一搅拌,那就是一顿极品大餐。这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美味。
如今,老榆树不见了,但留在心中美好的记忆却永存着。北方的春天比南方来得迟一些。槐花飘香,和榆钱儿争相开放,给当时贫瘠的乡村传递着春的气息。
春天来了,村东的泥土河也散发着春的气息。河水碧绿碧绿的,一路蜿蜒而下。水草随着河水不断摇曳,小鱼在清澈见底的溪水里悠闲自得地追逐着、嬉戏着。泥土河两岸,生机勃勃。被人们砍割过的枯草,又抽出了嫩芽。各种野花,星星点点地散布其中。一阵湿润的微风吹来,那浓郁的花粉香、青草夹杂着泥土的气息迎面扑来。深吸一口气,如同痛饮甘露。
如此阳光灿烂的时节,再回到久违的故乡,目光所及,一切都那么诗情画意。退休前,每每家中有事或假日有暇时,匆匆回家,又匆匆离去,从未细心观赏过老家春天美丽的景色,也没有仔细关心过老家的变化。如今,跟随春的脚步回到老家,发现家乡的变化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人勤春来早。如今,老家正值农耕时节,只是再也看不见当年拉犁拉耙的情景。春天一到,老家便开始种植各种蔬菜。一方面能够吃到绿色环保的蔬菜,另一方面也能省去不少开支。人们在分得的菜地上,平整土地,播种,施肥,浇水,然后再盖上塑料薄膜。慢慢地,地里就会长出柔嫩、绿油油的叶子,用郁郁葱葱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从菜园的大小以及蔬菜的种类,可以看出一家人对生活的热爱程度。
老家的春天,更是让人陶醉。村北的果园里,桃花艳红,杏花亦白亦粉,梨花则是一袭白裙,在阵阵暖风的吹拂下,个个浓妆艳抹,花枝招展。村西南的岭坡上,野花一茬接一茬地开。错落有致、黄灿灿的油菜花也开得正旺,明媚的色彩让人心情舒畅。大自然的造化让原本呆板的老家轵城呈现出勃勃生机,处处弥漫在五颜六色的春光里。
熬过寒冬,到了春天,老家的小麦长势非常喜人。绿油油的麦田一望无际,风一吹,一波一波地涌动着,像海面一样,泥土和麦田里的香气,那么清新。天的蓝,云的白,麦的绿,远处星星点点劳作的人影,春景美得让人不敢大声说话。大片大片的新绿,为老家的春天增添了别样的韵味。
我陶醉于老家的春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