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专版

任务书

宏观经济

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有利于增强财政可持续性。预计今年财政收入继续增长,支出规模比去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可用财力明显增加。要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

减负纾困

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一方面,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另一方面,综合考虑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支持、促进消费投资、大力改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今年对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

节用裕民

今年安排中央本级支出增长3.9%,其中中央部门支出继续负增长。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增长18%、为多年来最大增幅。中央财政将更多资金纳入直达范围,省级财政也要加大对市县的支持,务必使基层落实惠企利民政策更有能力、更有动力。

大力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严控一般性支出。各级政府必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要带头。加强收支管理,严禁铺张浪费,一定要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创新驱动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发挥好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作用,推进科研院所改革,改进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管理方式。支持各地加大科技投入,开展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支持力度,让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尽展其能。

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

民生保障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延续执行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阶段性稳就业政策。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要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逐步提高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防治服务保障水平,加强罕见病用药保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坚持预防为主,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

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我国有2.9亿在校学生,要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

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

稳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确保按时足额发放。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洁、康复护理等服务,鼓励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行为,坚决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扩大内需

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消费能力。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恢复,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加大社区养老、托幼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在规划、用地、用房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发展农村电商和快递物流配送。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着力适应群众需求、增强消费意愿。

乡村振兴

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针对小麦晚播强化夏粮田间管理,促进大豆和油料增产。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划足划实永久基本农田,切实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新建1亿亩高标准农田,新建改造一批大中型灌区。启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扎实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开展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

生态环境

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强化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大重要河湖、海湾污染整治力度,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报/告/中/的/暖/心/话

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应对挑战中前进的,中国人民有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勇气、智慧和力量。

各方面要共同努力,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一定要让广大农民有更多务工增收的渠道。

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让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辈出。

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

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促进全民健身蔚然成风。

全国上下毕力同心、苦干实干,就一定能创造新的发展业绩。

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愿同国际社会一道,为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2-03-07 1 1 济源日报 c_80199.html 1 任务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