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文明是一条大河,那么中华民族的心灵之源在哪里?放眼世界,为何唯独我们的文明从未断流?这条奔涌向前的大河,又如何滋养着今天的我们?
近日,全景回溯中国历史精神谱系的纪录片《中国》第二季登陆湖南卫视、芒果TV,一经播出便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全民探讨,4大话题口碑出圈;高质相知,22位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历史研究院的跨学科专家学者组团力荐。
以史育人
汲取时代力量
《中国》第二季内容接续第一季的时间脉络,从盛唐拐点讲至辛亥革命,通过梳理中国文化血脉传承,鼓舞观众在鉴往知来中汲取向史而新的力量。当下,中国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点,湖南广电创作《中国》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追溯中华文明的演进之路,引领大众从上下五千年的深厚积淀中汲取力量、增强底气,表达今日中国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
开播的首期节目《惊变》,聚焦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这一盛唐拐点,通过描摹李白与杜甫的命运轨迹、人生交集、诗歌成就,阐释唐诗对后世打下的深刻烙印,探寻家国情怀和人本思想何以成为中国历史下半程的重要线索。
作品记录时代,也记录时代洪流下的个人命运。一以贯之的人像展览式戏剧结构,让主题宏大的《中国》因为鲜活的“人”而有了历史的呼吸、心跳和温度。他们的成就,折射出时代的风貌;他们的命运,映射出历史的流变;他们的风骨,投射出社会的理想。这些璀璨的时代人物经过《中国》的整合叙事,仿佛燃起划破时空的火把,温暖了当下观众的心灵。
以艺通心
致历史以温情和敬意
在宏大的命题下,七年磨一剑的《中国》用广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自信的态度,从大脉络看大逻辑,以大写意绘大趋势。作品打通纪录片与影视剧的视听语言壁垒,融汇戏剧舞台的假定性和象征性手法,形成中式美学风格。
《中国》第二季一亮相,浪漫主义交织现实主义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李白仿佛从天上而来,飞流直下;杜甫仿佛在大地生长,厚重深沉。作品用大量暖色调、慢镜头的全景画面,重点表现古今人们共通的状态:吃饭、喝水、饮酒;读书、写字、思考;聚会、争论、出行;悲伤、喜悦、无奈;徘徊、震惊、愤怒……让观众徜徉在温润如水的历史画卷中,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
《中国》是一部极具历史主动精神的作品。无论是风格化的审美语言,还是个性化的认知体系,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当代视角。它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既溯源而上又顺流而下的时空甬道,让所有对历史保有温情和敬意的人们从中收获满满。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2月28日起每周一至周四19:30在湖南卫视播出。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