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幸于身体的残缺,心中却绽放着美丽的花朵;他们体验着生命的曲折,脚步却始终追逐着梦的方向。
再过几天,北京冬残奥会将如期举行。新的冬残奥会传奇将在中国上演,世界将为那顽强与拼搏的运动风采欢呼沸腾。与赛场上的美丽绽放相辉映的,是新时代中国残疾人的自强身影,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靓丽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事业“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站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高度,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8500万残疾人成为社会大家庭平等成员,正同全国人民一道共享国家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这是一个热烈又安静的课堂——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特殊教育学校讲台上,美容美发课教师王雅妮指着黑板上的知识点讲解,同学们不时举手提问。只是师生间的交流,都是通过手语进行的。
成为一名教师是王雅妮从小的梦想,点亮这一梦想的是8年前那次令她难忘终生的温暖会面。
那是2014年春节前夕,正在内蒙古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见到小雅妮,总书记笑容可掬地向她学手语,还鼓励她好好学习、学业有成。
温暖人心的鼓励,激励王雅妮在逐梦的道路上奋力奔跑。
这份关怀里,蕴含着数十年不变的深情。
“哎呀!你咋来了?”
1975年10月,离开陕西梁家河那天,习近平同志一眼就在送别的人群里看见了拄着双拐的残疾人石玉兵,马上抢上前去,拉住他的手,眼里蓄满泪水。
正因牵挂难割难舍,所以时时念念不忘。
从华灯璀璨的人民殿堂到暖意融融的儿童之家,从城市的福利院到偏远的农家小院,人们被这一幕幕场景温暖着、感动着——
“‘妈妈’好,和你握握手。”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总书记同“爱心妈妈”景凤英亲切交流,深情地说:“希望福利院的孩子和祖国其他孩子一样健康生活、幸福成长。这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谢谢你!”
在湖北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区,总书记同坚持为盲人讲解电影的肢残女孩杜诚诚亲切握手,夸奖她的工作“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小胡林,继续努力!”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总书记用双手扶住全国自强模范、无臂画家胡林的肩膀,赞美自强模范们“身上的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
……
为生活困顿者带来温暖、为身残志坚者撑腰鼓劲,温暖的瞬间饱含着人民领袖对残疾人的无限深情。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这份“格外”的爱,在总书记心中重若千钧。
以上率下、率先垂范,残健共融风气日渐浓厚;亲自谋划、亲自推动,顶层设计日益明晰。
“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残疾人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工作成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残疾人事业更加充分地纳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完善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
(下转第八版)
关怀,始终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