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副刊

惊蛰,是春天的心跳

◆管淑平

如果说,雨水时节是春天来临的前奏,那么紧跟而来的惊蛰节气则更像一声号角,在风雨之中一鸣,春天就鲜活了起来。

惊蛰,是春天的心跳。当雨水渐渐充沛,春天的花草树木便在雨水的润泽下醒了过来,破土、发芽、生长,生机焕发。然而,对于在秋冬季节冬眠的鸟兽虫鱼来说,则需要一种有力量的东西来唤醒。它们才能告别漫长的寒日,感知春天的气息。春日里的一声雷鸣,无疑就是最好的方式。

雨水,是柔的,是静的;惊蛰,则是动态的,动态中还带着一种刚劲的力量。惊蛰二字,给我的最初印象就是在此。“一声春雷震天响, 动物纷纷出来忙。”这种动态之美,仿佛是与生俱来的,从初春至仲春,然后恰到好处地一声春雷作响,万物复苏,尽情尽力地展现自己的活力。

惊蛰,古称“启蛰”。一个“启”字,就揭示出这个节令的特殊,既是对雨水时节的铺垫,又是此后春分时节的序幕。“蛰”,尽可以单纯地理解为蛰居的动物。当看到沉睡了一冬的动物们从梦中醒来,重新为大地带来朝气,又怎能不为之感到欣喜呢?如果没有惊蛰节令的酝酿,那么春天的韵律想来就较为平淡,就仿佛我们的人生中没有了与苦痛忧悲为伴的起伏的经历。没有了这起伏的经历,我们的人生也就削减了一大半,这样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而春天也是一样,需要惊蛰的惊动、惊喜和惊叹,春天才足以完整。

“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这是《易经》中“解”卦的彖辞,每每读来总有一种耐人寻味之感。一声惊雷唤醒了乾坤,刹那间,天地更新,万物化生。这种气势是何等的恢宏,这不正是惊蛰时节的物候变化的真实写照吗?雨水和雷鸣,蛰虫和土地,它们之间似乎总有一种恰到好处的默契。雨来了,雷响了,睡了一冬的虫子就醒了;而虫子从泥土里钻出来,也说明此时已是莺飞草长的春天。

北方素来少雨,听到雷鸣的日子也同样鲜有。置身于北方,心里自然也就多了一份真实的期待,期待着春天的雨滴,期待着春天的雷声。而在我的家乡四川,惊蛰时节的确是可以听到雷声的。当春风携带春雨润泽万物的时候,雷声就像学校里的起床铃一样,准时而来,应景而去。

其实,我小时候并不喜欢下雨,也不喜欢打雷。下雨的时候,那些压抑与烦忧就会不请自来。长辈们时常会在我们调皮或不听话的时候用打雷来吓唬我们,那春雨伴雷鸣的日子则更像一种警醒。上学后,渐渐懂事,感觉雨滴和雷鸣也亲切起来。而如今,阔别了家乡,才明白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温柔,不论是下雨,还是雷鸣。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惊蛰时节,是仲春的开端。其实,不管这个节令中是否下雨,有无雷声,我们都应该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如同我们欣然接受生命中的快乐与难过一样,接受惊蛰时节的一切。更何况,不久后,春风花草香,春天的美好也同样会不期而遇。

2022-03-03 ◆管淑平 1 1 济源日报 c_80043.html 1 惊蛰,是春天的心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