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防汛抢险中的“她”力量——记邵原镇坚守防汛一线的妇女姐妹

记者 郭跃军 通讯员 李桂枝

洪村党支部书记李小巧转移群众。(图由受访者提供)

开栏的话: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在这生机盎然的时节,第112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即将到来。

回望过去,全区广大妇女、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行,取得了辉煌成就。在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最前沿,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线……各行各业的优秀女性在党的领导下,开拓进取、拼搏奉献、建功立业,生动诠释了“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的内涵。

不忘巾帼志,初心书芳华。为集中展示新时代巾帼奋斗故事,激励全区广大妇女争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即日起,济源示范区妇联将联合济源新闻传媒中心开设《巾帼心向党 喜迎二十大》专栏,引导广大妇女见贤思齐,在各自岗位上拼搏进取,为社会进步与发展贡献力量,努力创造新时代新征程巾帼建功立业新辉煌。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这是属于女性的节日。温柔细腻是她,勇敢坚毅是她……

在去年河南遭受暴雨期间,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汛情,邵原镇组织辖区各级妇联组织,参与家乡防汛抢险。她们用柔弱的肩膀,在抗洪救灾中撑起了“半边天”,贡献着巾帼不让须眉的“她”力量。

2021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受持续强降雨影响,邵原镇损失严重,受灾人口累计1.4万余人,房屋损坏1122座,农作物受灾面积7000余亩。

灾情就是命令。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每个妇联组织的责任担当。

面对灾情,邵原镇妇联及时发动广大妇女在防汛抢险中主动作为、勇挑重担,号召广大妇女投身抢险救灾、转移群众、后勤保障、灾后重建等工作。

去年汛期,邵原镇洪村道路受损严重,村民无路可通行。洪村“四组一队”成员顶风冒雨,穿着雨衣雨鞋,挨家挨户查看住房情况,并将居住在土房和高堰下的村民及时转移。她们冲锋在前、战斗在前,为辖区群众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

“扛沙袋、清淤泥,我们都能干!”在邵原镇防汛救灾攻坚战中,有这样一支特别的队伍(由镇村女干部和妇女群众组成的防汛抢险队):她们巾帼不让须眉,与男党员、男干部同吃、同岗、同战斗,冲锋在一线。大家一刻不停地扛起一袋又一袋的沙包,与时间赛跑,与水位上涨的速度赛跑……

神沟村妇联主席孟彩云,同巾帼抗洪小分队的姐妹们扛沙袋、抬石头,在清理入村道路上的淤泥乱石现场干得大汗淋漓。该村党支部书记翟红梅则是第一时间开展危旧房、安全隐患点排查,调动铲车进行道路疏通,预防发生二次灾害。

李凹村集中安置点的群众有七八十名。该村支委会委员卢兰香专门负责他们的住宿和伙食。她每天凌晨4时起床,一直忙到次日凌晨才睡下。东阳河沿岸的防汛大堤上、漫水桥旁,花园村妇联主席曹小毛一直在坚守。她还负责村里生活物资的采购等事宜,承担了多人的工作量。

去年,阳安村种植烟叶432亩。受持续强降雨影响,三分之一的烟叶绝收,烟农损失严重。风雨无情,人间有爱。降雨过后,阳安村的妇女志愿者加入了灾后重建的队伍……该村党支部书记孔红霞一方面对接保险公司,帮助烟农办理理赔业务,另一方面组织烟农排除田间积水进行生产自救,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专业指导,力争把受灾损失降到最低。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妇女干部和巾帼志愿者的身影。她们不惧风险,逆行而上,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新时代邵原女性风采。

2022-03-01 记者 郭跃军 通讯员 李桂枝 1 1 济源日报 c_79961.html 1 防汛抢险中的“她”力量——记邵原镇坚守防汛一线的妇女姐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