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兜底保障落实处 精准救助暖民心

(上接第一版)

去年底,王趁香的丈夫王建突发脑出血,村里的民政专干张玉玲得知后,主动上门,为她家办理低保申请,并第一时间送去临时救助款,帮助她家渡过难关。

先救助后审批的政策,让王趁香感受到了温暖,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

示范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工作人员表示,以往一些困难群众急需住院治疗又无法交齐住院押金,申请临时救助还要交一些材料,经过层层审批、公示才能获得救助。这样既影响救助时效,也无法满足群众的需求。

为破除这一障碍,2020年示范区民政局下发通知,对临时救助政策进行调整:针对急难型临时救助,实行“先行救助”,通过直接发放现金或实物的方式,提高救助时效性;对支出型临时救助,简化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民主评议和公示等环节,受助人员在急难情况缓解后补齐手续即可。

政策调整后,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低收入群众,凭借身份证就可申请享受政策。这真正发挥了临时救助的“雪中送炭”作用。

如今,王趁香家每月可以领取1360元的补助,并享受医疗、教育等一系列兜底政策。王趁香表示,等丈夫病情稳定了,她就外出打工,减轻家庭负担。

“能够及时让群众享受相关政策,主要得益于济源在社会救助方面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措施到位、责任到人的关怀网络。”承留镇副镇长李欣欣表示。

李欣欣所说的“关怀网络”,就是承留镇针对民政服务对象实行的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每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镇社会事务办主任为总网格长,49个行政村的党支部书记为网格长,各村“两委”干部及民政专干为网格员。

走进镇政府一楼大厅,承留镇民政服务对象网格化管理一览图映入眼帘。全镇民政服务对象中分散特困对象93户93人、低保对象337户540人、散居孤儿3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3人、困境儿童73人、重度残疾人787人、“三留守”8户10人等重点人群分包情况一目了然,实现“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确保每个困难群众都有人关心、有人帮扶。

近年,济源通过探索建立主动发现和监测预警机制,做好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工作,充分发挥民政专干、网格员等作用,采取摸排走访、政策宣讲等方式,及时发现辖区内的困难群众,由以前的“人找政策”逐步转变为“政策找人”,并根据需求分层分类开展各类服务救助,从“单兵作战”变为“部门联动”、“单一救助”变为“多层救助”,科学制定兜底帮扶举措,做到精准施策、精准发力。

目前,济源共划分救助网格565个。其中,村级网格453个,居委会网格72个,社区网格24个,镇(街道)网格16个。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关系民生、连着民心。”黄燕军表示,下一步,该局将坚持创新引领,统筹城乡社会救助改革,把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真正下放至各镇(街道),进一步压缩审核确认层级,提高工作效率,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精准、高效、优质、便捷的社会救助服务,进一步推动城乡低保一体化进程,大力发挥民政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让每个困难群众都感受到温暖。

2022-02-25 1 1 济源日报 c_79767.html 1 兜底保障落实处 精准救助暖民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