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我上小学二年级。那时的农村,大多家家贫苦,学生在校基本买不起本子,课本练习、学校作业、家庭作业,大多用的是石板石笔。
所谓石板,就是用一种特殊的泥土做成的长方形薄板,长20厘米或25厘米,宽15厘米或20厘米,厚5毫米至8毫米,在炉火中煅烧之后,涂成黑色的陶板。所谓石笔,就是用一种能在陶板上写字的白色石块,被割锯成长方形条状,笔头5毫米见方,笔长5厘米左右。写完作业,老师检查后,用布或纸一擦,石板即可重新使用。但,若不小心,石板就很容易被碰烂或摔破。
我爷爷是清末秀才,新中国成立前一直以教私塾为生。他有许多线装的藏书,《三国演义》《水浒传》及很多看似古怪的线装杂书,全是竖排版,繁体字,发黄的纸,纸很薄,32开本,不是现在的单纸单页,全是16开纸双折两面印刷装订。
一天,我去爷爷屋里玩耍,发现了这种书,双折的地方用小刀割开后,印字的反面可用铅笔写字做作业。这可比用石板荣耀多了。于是,我便偷拿了一本,到学校割开使用。
那天放学后,我掂着自己的书包(妈妈手工做的手提布兜),到一个同学家做作业。这个同学的大哥发现了我的特殊作业本,笑着问我:“你家还有这种书吗?”我笑着回答:“我爷爷有很多。”他一听便和我谈起了交易,“你给我拿一本这样的书,我给你两本小人书(连环画图书)。你拿10本,我给你20本,行吗?”“行呀。”我立刻把手中的书给了他,他随即到屋里给我拿了两本小人书。
一本旧书换两本小人书,真把我高兴坏了,于是我便开始偷爷爷的书,一本两本三本,不到10天,我就有了8本小人书,虽然看不懂,但每天放学后在家里翻来翻去也挺有趣。后来,这事被父亲发现了。他严肃地问我:“你这些小人书从哪里弄来的?”我既高兴又骄傲地告诉他:“用爷爷的旧书换的。”我立马就挨了一个大耳光。
父亲来到爷爷的屋里,帮爷爷查书,发现少了4本珍贵的书。85岁的爷爷把我叫到跟前,非常严厉地告诉我:“就你那小人书,我这书一本能换几十本,你知道吗?”我自知理亏,真是年少不识书之味,聪明反被聪明误。
我把8本小人书装进书包里,父亲提着书包,我领着父亲来到那个同学家里,讨回了爷爷的书。还有一本看婚丧嫁娶日子,修房盖屋选地方的书(我不记得书名了),那个同学的大哥说搞丢了,也就算了。
这是我人生中经历的第一件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