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驿站

老家轵城

刘道敏

那时,城南乡的人有个习惯,当别人问老家是哪里的时,不管是不是轵城村的,大多会这么回答:我老家是轵城的!而我的老家才是真正在轵城。

据史书和清代《济源县志》记载: 轵城春秋时期为轵国,秦置轵县。老家,提笔写下二字,眼眶里瞬间湿润。想起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所写的思乡名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亲切而质朴,让人的心似乎一下子就飞回了故乡。

坐落在轵国之中,黄河北岸,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村庄,古老而沧桑,这便是我的老家西轵城。村里千年形成的自然布局,美观而和谐,纵横交错的街道东高西低,南北绵延数百米。乡风纯朴厚重,温良雅致。明朝末年建的望阳桥,连接轵城镇政治经济商业中心,历经沧桑的古城墙依然屹立在村子周围,站在南岭,可俯瞰全村风貌,尽览美景。

记得村子东南角,高高矗立的数丈高的笔尖塔气势非凡,威武壮观。小时候,曾经和伙伴们一起来到塔下,目睹那悬挂于顶层的塔铃,耳听那风吹铃摆发出的美妙声响,心里美滋滋的。可惜笔尖塔在1969年那个非常的年代毁于一旦。村里的北阁更是儿时戏耍撒欢的天堂。走进北阁,迎面就看见高大的古牌楼,牌楼上方悬挂着“古轵国”的匾额。听上了年纪的人说,北阁就是当年古轵国的北城门。跨过楼洞,渐入佳境,但见十多米高的北阁气势雄伟,依水光殿,显月华楼。城门下荷池曲径,小桥流水,叮咚作响。儿时的我们脱光了衣服,戏水打闹,欢声笑语和着叮咚的水声,交织成一曲动人的乐章。站在高高的楼台上俯瞰,青山绿水,美景如画,尽收眼底,让人心驰神往。

从童年开始,我就喜欢到村东头的泥土河边玩耍。美丽的泥土河恰如一条闪烁着银光的绸带,潺潺不息。横跨在泥土河上的望阳桥,古老而雄伟,连接东西,如巨龙威卧。听村里的郑用海老人说,望阳桥建于明朝末年。传说当时西轵城一姓郑的大户人家,资产雄厚,在轵城村东北角五里处买了一两千亩土地,有感于往来耕种不便,便岀资在泥土河上架起了一座桥,也算利己利家泽被乡邻吧。桥的东边地面开阔,没有遮挡物,每天清晨第一缕阳光自然就照射在桥上,故人们给这座桥起名望阳桥。

20世纪50年代的泥土河,波光粼粼,清澈见底。河水从望阳桥下穿流而过,拐道向东北方向流去。由于泥土河的滋润,村北河两岸尽是肥沃的农田。一年四季,望阳桥下不时飘来浣衣女子的笑声。而孩子们则欣喜地看着河里的小鱼逆流而上,有的禁不住赤脚下河捕鱼,嬉戏玩耍。

从村子岀来往南走不远,就是古轵国的城墙。城墙旁是我们生产队的耕地,也曾作为民兵打靶的场地。记忆中的古城墙八米多高,宽十米有余,夯土层清晰可见,每个夯层两三指厚,夯窝密密麻麻,触之感觉像石头般坚硬。在后来的开山造田运动中,村民们从城墙上取土造田,使古城墙遭到了严重损坏。前些年,古城墙被列为国宝级文物,得到了保护和修缮,令人颇感欣慰。尽管古城墙已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侵蚀,尽管农作物和一些树木将古城墙覆盖,但居高而望,城墙依旧清晰可辨。轵国故城内恢宏的殿宇、喧闹的街市早已烟消云散,唯有这厚厚的土城墙仍执着地矗立着,勾勒着古城的轮廓和自己高大逶迤的剪影。

时代在发展,老家在变化,故乡在腾飞。在党的富民政策下,古轵国的遗址上崛起了一幢幢漂亮的高楼,条条大街崭新宽广,将镇区与市区连成一片。街道两旁绿树成荫,百花争艳。风景秀丽的古轵公园,犹如巨大的园林盆景镶嵌在楼群绿树中,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从村中穿过的东西大街,西接文昌路,东至沁园路,宽阔平直,畅通无阻。“沁园春天”对面的园林景观,装点了城市,绿化了家乡,把老家映衬得秀美典雅。气势如虹的二环路令人啧啧称赞,夜间千盏路灯闪烁,犹如给老家轵城戴上了一道闪亮的光环。

村东的泥土河沿岸,雕栏玉砌,碧水清波,绿荫成带,生态景观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望阳桥头两只雄狮镇宅安邦,精雕细刻的六角石亭古香古色。桥头的文化广场俨然乡亲们的“新闻中心”,上下五千年,东南西北中,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村里新规划的七纵八横街道中规中矩,古色古香的西轵城党群便民活动中心坐落在村子正中央,耀眼夺目。重回故里,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一座座气派的楼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乡亲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遗憾的是,古巷、古门楼、古祠堂如今踪迹难觅。巍巍笔尖塔、雄伟壮观的北阁城门楼、高耸古老的疙瘩坡金銮殿,虽已不存,但多年来依然留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中。

故乡日新月异,老家恍如隔世。在外40余年,老家,仍是我眷恋的心灵家园。无论时光怎样老去,老家的情结在我的心中早已根深蒂固,就像一粒种子植入心底,生根发芽,常使我情牵桑梓,心系故园。如今,老家轵城熠熠生辉,清新靓丽。一个富裕而又美丽的轵城展现在古轵大地上。

2022-01-06 刘道敏 1 1 济源日报 c_77667.html 1 老家轵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