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历史源远流长,文字记载异常丰富。明清两代,济源曾六修县志。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明代所修县志已失传,清代所修者流传至今的也不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馆藏康熙《济源县志》内容翔实,考订精审,堪称善本。该志书是目前国内现存最早的济源旧志,详细记述了济源历史沿革、山川河流、名胜古迹、人物故事、风俗信仰等方面的内容,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是研究济源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对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济源有着重要意义。
一 、康熙《济源县志 》的纂修脉络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六月,阎兴邦擢河南巡抚,治理河南三载,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他逐一查阅府志,发现宜阳、河阴等志荒悖失论,安阳汲县、彰德卫辉两府首邑竟无志书。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宪牌河南各郡邑修志书。时任济源县令尤应运受檄撰修《济源县志》,聘请济邑名士段振蛟为总修,其子段维衮为总纂。段氏父子等昼访名山,夜翻青史,夙兴夜寐,编纂《济源县志》。然而,《济源县志》刚刚脱稿,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阎兴邦调任贵州巡抚。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尤应运也升任宁绍分司(盐官),段振蛟父子也先后去世,《济源县志》被搁置,未能付梓。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河南巡抚顾汧宪票,票仰济源县官吏,复令续修志书。时任济源县令黄应中延聘邑绅璩廷祐、璩廷举兄弟,孝廉李绍周,重修《济源县志》,完善校刊段稿。璩氏兄弟和李绍周授命后,博采旁搜,山川辨其异同,人物别以流品,事略其繁,文采其实,往复参酌,疑义其析,努力编纂,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夏,全书告成,刻印成书。全书共十八卷,四册,每半页九行,每行二十字,白口,单鱼尾,左右双边,棉纸,堪称善本。
二 、康熙《济源县志》的主要内容
康熙《济源县志》卷首有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阎兴邦宪牌和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顾汧宪票各一篇,有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段维衮序,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黄应中序及附嘉靖四十一年(1563年)李资元和顺治十七年(1661年)刘漪旧序,并璩廷祐所撰凡例八条,详述修志过程及其体例特点。
康熙《济源县志》全书分十八卷。卷一图考,共八幅,分别为四境图、城图、县治图、学宫图、启运书院图、邵原关图、王屋山图、济渎庙图;卷二沿革、年表、星野、疆域、形势;卷三建置,中有城池、公署、学宫、书院、坊第、仓廒、镇市、里甲、关津、铺舍、桥梁;卷四祀典、水利;卷五山川、古迹、寺观、陵墓;卷六赋役、土产、风俗、祥异,赋役中包括户口、田赋、课程、蠲免;卷七职官,中有知县、县丞、主簿、典史、教谕、 训导、巡检;卷八选举中有进士、举人、贡、例贡、例监、武职、荐举、貤封、錄廕;卷九循良;卷十人物;卷十一烈女;卷十二仙释,中方技、杂志;卷十三至卷十八艺文。
康熙《济源县志》图文结合,记述严谨生动。建制中的“城池”“公署” 等详细叙述了济源古城的修造及历代增扩情况,卷一城池县衙、学宫书院图等线条清晰,宛然在目,保存了济源城在明清时期的原型,价值巨大,对于保护、传承和弘扬济源历史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志书中关于赋役、户口的记载最为详细,近自当时,远溯明代,都有详细记录。文中叙述以人定役,以地定赋,计口多寡,量地赢歉,颇为说重,是观察前后兴衰、考其世变的重要资料;志书中的职官、人物、烈女、循良、选举、仙释等通过寻求残编,访问坊间而著成,资料非常珍贵,可补史籍之阙,为后人研究济源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保存了翔实的史料;志书中的艺文志分御制、疏、文、论、传、序、铭、记、碑、墓志、墓表、诗、赋等,内容详细,篇幅占据全书近半。其中所收金石文字价值甚高,其碑版经年累月,今或散失难寻,或漫漶不清,而该志很好地保存了这些,十分可贵。
三、康熙《济源县志》的价值意义
康熙《济源县志》反映了当时济源的自然、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发生的变化,蕴存着济源地区大量自然与社会的历史资源,是前人留下的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人们认知济源的精神财富,对于济源的经济发展、传承文明、弘扬历史文化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一是增强济源的文化底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康熙《济源县志》记录了济源古代的人文习俗风貌,收录了济源大量诗歌散文著述和碑刻记述,详载了济源古代科举录取、方技杂志,展现了济源古代历史和文化风貌,丰富了济源社会文明的内涵,丰厚了济源的文化底蕴,增强了济源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是促进济源的经济发展。康熙《济源县志》志书对济源自然灾害的记载,为今天人们了解和掌握济源自然灾害的状况及某种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对减少灾害对工农业的破坏,增加工农业产值至关重要;志书记录了农作物的种植,为济源新农产品开发提供可靠的资料;康熙《济源县志》荟萃了大量的济源地情资料,上至天文气象,下至地质矿藏,能为济源水利、建筑、公路、桥梁等基础工程建设提供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土壤成分、水文雨量等重要信息。康熙《济源县志》可以为济源的经济建设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为济源的经济决策提供参考凭证。
三是为当代旅游开发提供新的资源。济源是文化旅游城市,旅游业是济源的一大产业。旅游业要持续蓬勃发展,必须要挖掘新的旅游资源。康熙《济源县志》卷首有城图、县治图、学宫图、启运书院图、邵原关图、王屋山图、济渎庙图,还记载有大量的风景名胜,为全域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大量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资料。循着这些线索,我们可以通过修缮历史文物古迹,恢复济源古代书院,复制济源古代历史古景,开发历史遗址,修复名人故居宗祠,挖掘物产资源,开发名优产品,打造旅游景区,推动济源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为爱国主义教育、地情教育提供教材。康熙《济源县志》记载了济源古代著名的历史人物、能工巧匠等,蕴含着本土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可以提升人们的道德情操。康熙《济源县志》还载入了少数罪大恶极、阻碍社会发展的反面人物,这样“玉石朱紫,各显分明”,更有利于激励气节、分清是非、辨别真伪、提高认识、鉴古知今。康熙《济源县志》记载了济源的山水名胜、文化古迹、优良传统,是对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好教材,可以激发青少年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激情。
总之,康熙《济源县志》以济源县域为记述范围 , 涉及济源历史、地理、风俗、物产、人物、艺文等各方面,内容十分丰富,文献价值高。它的刊印出版,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