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今日要闻

用脚步丈量民情 用真心赢得民心——访济水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宏伟

记者 任学义

承诺

济水街道党工委将深入贯彻省、市党代会精神,按照“党群连心工程”工作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条主线,积极践行“13710”工作法,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贯穿始终,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赢得民心。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红色物业”创建,依托“万人助万企”优化营商环境,切实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有效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机制‘架桥’、联户‘通路’、口碑检验。”11月30日,济水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宏伟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用12个字精要概括了“党群连心工程”的济水“方法论”。他表示,济水街道就是要锚定“三最”(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抓住办实事这个“牛鼻子”,精准聚焦民生领域和经济发展领域热点,全力解决辖区群众关心的难点和焦点问题。

“架好党群‘连心桥’,第一步是夯基垒台。”刘宏伟介绍,济水街道致力探索长效机制和制度创新,目前已建立“周例会、周汇总、月台账”考核机制。每周一组织居委会(社区)党支部书记召开“党群连心工程”推进会;每周五各党支部将党员联户走访中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逐一销号,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办;每月对各党支部“我为群众办实事”台账推进情况进行查看,重点将群众共性需求和普遍性问题,特别是长期没有解决的民生遗留问题进行汇总,通过精心谋划,多方联动,合力推进,着力解决关乎民生实事的关键小事。

同时,济水街道立足实际,勇于创新,明确提出在职党员“四个不能”(不能光报到无实事、不能光联户无走访、不能光走访无回信、不能光形式无内容)工作要求。刘宏伟介绍,很多基层创新案例开始涌现,如滨河社区创新开展的“微心愿”认领活动,建立“居民点单、组织下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源园社区开展的“流动办公进楼院”活动,打破了传统坐等上门的工作模式……“这些基层‘微’创新,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源头活水’,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刘宏伟说。

“要‘走进’民心,最优通道是躬身,最快‘车道’是联户。”刘宏伟介绍,“党群连心工程”实施以来,济水街道全体党员亮出身份、躬身入局,党政班子成员带头,每人联系分包12户,机关党员和社区党员主动联系群众和个体工商户,建立党员联户表,64名机关党员主动认领宣化街、济水大街沿线509家个体工商户,一般党员分包联系所在区域2188家个体工商户,辖区党员联系个体工商户实现全覆盖。

“我们还结合‘万人助万企’活动,领导干部带头包联企业,辖区内所有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都有了专职‘服务员’。”刘宏伟说,通过看项目、进企业,听需求、问发展,深入企业实地走访,摸清企业基本情况,了解企业诉求,着力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据介绍,目前,济水街道已引进总投资9.35亿元的杭氧工业用气项目,投资800万元的济水文娱产业园项目已开工建设,一期济钢项目年内即可建成投产,全新规划的济水工业园也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下转第八版)

2021-12-02 记者 任学义 1 1 济源日报 c_76201.html 1 用脚步丈量民情 用真心赢得民心——访济水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宏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