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副刊

修 灯

◆陈书生

十年前,刚住进市区新房的时候,感觉一切都是美好的开端。

但接下来的事情,有点让人难以招架,水龙头漏水了、插座接触不良了、马桶堵塞了……

尤其是客厅上方那个长方形铝合金框架平面顶灯,是变光的,“啪”地按一下墙壁开关,就是一种亮度,或微白或锃亮,很惬意。但好景不长,几个灯管和几个镇流器轮流坐庄出问题,这个瞎了那个黑。这修一次至少也要两个人并肩作战,茶几上边放凳子,餐椅上边放马扎,小心翼翼、颤颤悠悠,同时登高抬着灯框两边,才能把周边的卡子一一取开。后来,家里为此专门购置一个家用的铝合金人字梯子,并备用了灯管和镇流器。

常受攀爬之苦,无不怨声载道。又一次,我发一番牢骚之后,盯着裸体的客厅顶灯久久发呆,经过大脑的反复“百度”,终于得出结论:功能越多越复杂,越复杂的东西越容易坏!干脆,把里面的七七八八统统拆掉,只留出线头,接上普通灯口,改用节能灯泡。“有把握吗?别瞎折腾,把聋治成哑!”妻子不太相信我的技术,我拿出“死马当活马医”的勇气,结果,大功告成。“只是不会变光了。”我很谦虚地说。全家人的评价是:这就中!

节能灯的寿命也有限,商家每每用记号笔把出售的日期写在灯泡的尾部,保质一年,但两个灯泡轮换着时常提前“下岗”,尽管商家在保质期内认账,负责调换,但令人困惑的是时常要登高作业。

前几天,顶灯又一下子黯淡了许多,毫无疑问,灯泡又坏了。由于光线严重不足,晚上看动画片的小孙子提出了强烈抗议。恰巧那几天我早出晚归有点忙,就把此大任交给儿子和家人:买个灯泡换上得了。

几天过去了,看到儿子和妈妈在家庭群里反复磋商,关于客厅顶灯事儿。儿子:十多年了,这个灯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完全没有了修理的价值,换个好的算了!

妈妈:问了几家店,上点档次的客厅顶灯价格都不菲,中式的、日式的、欧式的,有铝合金的、纯铜的、金丝楠实木的……要上千元甚至几千元,都不便宜……

我还就不信这个邪,经过咨询,有同事提供线索:现在有一种新型节能灯,是长板式的,里面镶着好多小灯泡,不易闪(坏),安装也方便,上边有磁铁,“啪”的一声就吸上了。我在微信群里向家人下达了购买这种新玩意的指令。

晚上,我把新节能灯很快就换上了,一试,果然很亮。和儿子两个人登高按灯罩的时候,把四周的卡子关完了,死活固定不住,脱不开手。放在地上仔细检查,原来所有卡子的管钩全部断了。我批评儿子:“一个技术水平低的人,往往能把小活干成大活,能把一件事干成两件事。你干不成无所谓,不该把这些卡子全掰断。”儿子很委屈:“那卡子全是塑料的,都风化了,我刚端着取开两个卡子,其余的就全断了,要不是我眼疾手快,还险些砸住我妈。我给你说这灯不中了,你偏不信!”

我自知理亏,但又不好在儿子面前服软。看了看屋顶,安装膨胀螺丝显然是不行的,冲击钻的动静太大。盯着框架上断开的卡子,揣摩了半天,这种配件现在肯定不好买到。四下找不全断掉的部分,最后彻底否定了用胶粘接的想法,因为结合面太小,还要承重,弄不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我告诉家人,包括小孙子,这灯罩放在沙发上,谁也别乱动。当晚,我到楼下连抽两根烟,仍没好招,但我自信,凭我在工厂里敲敲打打几十年的功底,一定能让这个客厅灯继续“服役”。

直到次日晚上下班归来,我从文具店里买来了十来个粉红色的书夹子,把灯罩铝合金框架牢牢地夹在上边,用手拽了拽,问家人:“你们看,中不中?”大人们微笑着还没来得及搭话,小孙子站成马步,伸出小小的大拇指:“哇塞,爷爷,中!”

2021-11-25 ◆陈书生 1 1 济源日报 c_75945.html 1 修 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