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5日,张程锋先生通过微信给我传来了河南人民出版社发排的《张程锋诗词书法作品选》电子版,全书有诗词,有书法,还有图片及其注释。作品横竖兼备,版式干净利落。我随即回复:“太好了,期待出版拜读!”不数日,便获得了签名作品集。
读了数遍程锋先生的诗书集,很想写点什么,怎奈晓阳台长、杨杰主席的序言写得太系统全面、太精准到位,致使我语贫词乏、无从下笔。忽一日脑洞大开,有一语随即蹦出,这就是“亦诗亦书写人生”,于是就按此思路写下去。
1
程锋先生对唐诗宋词的爱好源于少年,兴于青年,丰于壮年。他从小时候的读唐诗、学宋词开始,经历了背诵、模仿到创作的过程,这其中写了多少诗词我们无从知晓,但收录于诗书集的首篇《为人》诗,就为他的人生做了铺垫:“一撇一捺寓意深,彼此支撑方成人”“凡事先为他人想,助人利人得人尊”。
这是程锋先生19岁写的诗。应该说此时的程锋从学诗悟诗到创作诗层层递进了。在以后的工作中,他的诗词常结合实际有感而发,从而录记人生的履痕。
程锋先生的书法,从小学二年级写毛笔字的那个点开始延伸,延伸到初中高中,延伸到“1060”工程,延伸到普通民警乃至省公安厅的负责人,再延伸到省人大领导,直至延伸到现在。积点成线,书法线条的延伸伴随着岁月的延伸,已成了程锋先生生命中的组成部分。
记得20世纪70年代初,我在“480”工程济源民兵团团部办《简讯》,程锋先生在“1060”工程济源民兵团团部办《战报》,他那一手好字从指尖传递到钢板上,再从油印机上跳跃到《战报》的套红标题上,或楷或行,或篆或隶,或黑体或宋体,成规成矩,落落大方,堪与大报上的标题字体相媲美。当我首次看到交流过来的《战报》时,不禁怀疑自己的眼睛:“这是程锋手工刻写的?”那时候便认定此兄才高,前程不可限量。
在此后的岁月里,程锋先生逐步就职于各级领导岗位上。环境变了,但勤学的精神不变,工作繁忙时书法的线条短,时间宽松时书法的线条长。在他任河南省书协名誉主席时,书法已经成为他的日课,一日不为,周身不舒。
笔者一次去省人大机关拜访程锋先生,只见其办公室的墙上挂了一幅刚创作好的书法作品,其谋篇布局之章法,严谨且不乏灵活的笔法,令人耳目一新。
2013年春,市人大书画院举办了我等五位书法家联展,程锋先生为我题写的“盘古发新墨,王屋抒俊奇”的书法更为精品力作。
2
胸有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应该说,程锋先生骨子里是一个文化人。他的诗词贴近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他写正气诗写出了一身凛然之气。
“天性刚正憎邪恶,向慕古贤气磅礴,安得倚天抽宝剑,高举正义斩妖魔。”(1975年)。
“严打稳准狠,不纵也不饶”(1983年)。
“自信一正压百邪,主政秉正慰平生”(2000年)。
“我性刚直,目不揉沙,岂容殃民祸万家?经报准,启打黑除霸,正义昂发。”(2000年)。
再比如程锋先生任省公安厅厅长期间,郑州发生了“12·9”特大抢劫银行案。他深思熟虑,亲临安排布局,果断调整用人方案,使郑州警方聚智聚力,较快地破获了这起影响恶劣的大案。当犯罪嫌疑人被押回郑州时,全城沸腾,万人空巷,欢庆公安民警凯旋。此时的程锋先生豪气盈胸,写下了“擒匪南阳回郑日,满城庆,共举觞。”(2001年)。
程锋先生的诗不光写出了守正、刚正、清正的情怀,也写出了他嫉恶如仇、英姿飒爽的警官形象。
我特别欣赏程锋先生写的励志诗《咏梅》:“宁折不弯腰,百折也不挠,傲视百丈冰,花开朝下笑,再发V枝俏。”他写出了梅枝傲骨,宁折不弯;写出了梅花朝下,谨慎谦虚,更写出了梅花是V姿俏的胜利者。诗言志,墨寄情。历代文人墨客,包括毛泽东主席都对梅花情有独钟,留下了大量的诗篇,程锋先生也不例外。他为赏清香骨,在自家室外种梅花,其志趣可见一斑。
千回百折独奔海,崇尚济水写清流。2020年底,笔者的《济水记忆》在《大河文学》上发表,点评者众。想不到程锋先生读后也写了点评。他写道:“济水文化就是清流文化,宁可钻穴窦入地下成伏流,也不入浊流,这就是人格独尊文化。渎者,独流大海之水也。自尊自立自爱自强,这就是君子文化。蔑视小人,愤世嫉俗,是非鲜明,这是我对济水的理解。”
如此小文为什么能引起程锋先生的共鸣呢?待读了《济水礼赞》后,我才知道这是他25岁时(1975年)写的诗下批注。原诗为:“龙潭泉注,喷涌卓卓,盖压反抗压迫。碧水澄澈,冰清玉洁,群峦层层滤过。不拒清溪,不入浊河,矢志独流东渤。千回百折,一路高歌,碧波荡漾圣洁。”从诗中可以看出他推崇济水的是“碧水澄澈”,礼赞的是济水“独流东渤,千回百折,一路高歌,碧波荡漾圣洁”。
应该说,澄澈甘甜的济水哺育了程锋,独流大海的济水启迪着程锋,象征着清流文化的济水滋养着程锋,才使他成为不忘初心、慎始敬终、行稳致远之人。
且看他写的感恩诗《寄语母校老师同学》:“九中母校,师生情深,珍视学缘,满怀感恩。”另一首《书敬刘荣国老师》诗中写道:“人生至幸事,有缘遇良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他在《读舅舅词思娘》诗中写道:“心底流出好词章,未曾读完泪千行,为儿受尽千般苦,人间最爱是亲娘。”
我们可以从诗中看出程锋先生感恩父母、感恩师长、“历览古今事,为民最崇高”的悠悠情怀。似这样以清廉为基,以感恩为本,以为民为责的公务员,人们无理由不信任他,不尊重他,不点赞他!
3
清代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说:“书之大要,可一言而尽之,曰笔方势圆。方者,折法也,点划波撇起止处是也。方出指,字之骨也;圆者,用笔盘旋空中,作势是也。圆出臂腕,字之筋也。故书之精能,谓之遒媚,盖不方则不遒,不圆则不媚也。书贵峭劲,峭劲者,书之风神骨格也。书贵圆活,圆活者,书之态度,流丽也。”
读程锋先生书法,草书为其长,初看有毛泽东主席书法之风神,细察却有他自己的笔墨语言。至于书法的师从,余以为他在孙过庭的《书谱》上用功较勤,故笔方势圆。这可以在栾川清牛峰景区镌刻的石碑上得以体现。这是程锋先生一幅自诗自书的佳作,整幅书法一气呵成,洋洋洒洒,风流倜傥,“百、峰、巅、道、顶”等字用的是折法方笔,“镜、揭、谛、智、动”等字的空中盘旋,乃圆法用笔,“青、慧、生、明、规”等字则是方笔圆笔兼用。方者字之骨,圆者字之筋,无方不遒劲,无圆不灵活,程锋先生深谙其道,故书法作品刚柔相济,情趣盎然,犹若大珠小珠落玉盘,此时无声胜有声,体现了作者娴熟的书法技巧。
读程锋先生的诗书集,读出了一个“正”字,即一身正气;读出了两个“所”字,即所思所悟;读出了三个“融合”,即做人和做事的融合,工作与艺术的融合,诗词和书法的融合。
程锋先生为官从政,公务繁忙,但诗书始终如影随形,与工作和生活血脉相连。如今的程锋先生安享退休生活,诗书仍是他的挚爱。他吟在其中,书在其中,乐在其中。行笔至此,想以一首小诗作为结尾:
先生本色是书生,
添翼警场虎气生。
挂印归来乐小圃,
亦诗亦书写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