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组织引领。下冶镇陶山村党支部围绕灾后重建工作,借助特有山水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不等不靠,全力推进总投资18亿元的“黄河爱情圣地”项目,拉动全镇农旅融合产业实现整体、快速提升。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陶建平高兴地说:“村里基础设施修复、受损帮扶基本到位后,特色产业发展就成为当务之急。现在,全村老百姓思路更清了、心更齐了、劲更足了。”
——思想领航。王屋镇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主心骨”作用,围绕房屋、道路、河道、水库、桥梁等基础设施,按下了灾后重建的“快进键”。在上二里桥村、乔庄村等重建现场,机械轰鸣,热火朝天,打地基、拌水泥、垒围墙……各项工作有条不紊。乔庄村村民姚小绕看着在建中的新房子,激动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我相信,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共产党都会帮我们解决。”
——力量凝聚。大峪镇党委组织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帮助润博盛年30万吨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中心项目申请贷款3000万元,积极协调项目建设材料购买、运输等事项,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思礼镇党委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帮助受灾企业加紧清理厂房、抢修机器,尽快恢复生产。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广大党员是推进灾后重建的主力军。他们立足“党群连心工程”岗位职责,帮助联户群众(企业、班组)重振信心、渡过难关。在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受灾群众最集中的地方、重建困难最大的地方,都能看到党员坚定的身影。
——生产一线,党员来帮忙。今年汛期中,玉泉街道1万余亩秋作物被淹。作为“党群连心工程”中吉祥花卉公司的“联企党员”,康有亮这段时间正和公司负责人吴慧芳一起,就新引进的花卉品种进行讨论,并积极协助公司从越南引进高品质的花卉幼苗,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恢复生产。
——生活一线,党员冲向前。7月11日的一场暴雨,冲毁了克井镇交地村的引水管道,严重影响了群众日常生活用水。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赵小苗带领村内党员干部组成抢修小组,携带工具,在百米高的山壁上勘查管道损毁情况。经过几天的努力,1000余米的供水管道恢复通水。交地村村民吴有法说:“俺村的党员真顶事,老百姓打心眼儿里佩服他们、感谢他们!”
——重建一线,党群一条心。承留镇大沟河村驻村第一书记朱东方带领群众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对土窑塌方、滑坡进行及时清理,修复塌方悬空路面,及时组织开展生产自救和消费扶贫献爱心活动,组织群众抢抓农时补植补种,解决了26户困难群众农副产品销售难问题。坡头镇柳峪沟村、毛岭村,邵原镇神沟村、黄楝树村等村级党组织扎实实施“党群连心工程”,组织党员群众开展灾后重建,积极协调物资、工人,对水毁房屋重建、加固。
汇聚各方力量 实现“水退人进”
伴随着洪水的消退,受灾群众陆续重归家园。伴随着他们的归来,示范区党工委统筹各方资源,全面吹响了灾后重建的“集结号”。
——房屋倒塌,住建部门托底保障。他们成立了5个鉴定小组,对汛期和灾后房屋进行安全排查,累计排查鉴定66704户,将198套公租房作为山区群众过渡安置点,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田地被淹,农业部门一线指导。确保水退一块、晾晒一块、改种一块。累计修复受损养殖圈舍面积23006平方米,对死亡家禽、生猪、牛羊100%无害化处理。73个受灾养殖场正在恢复重建中。
——道路水毁,交通部门迅速行动。多措并举加快推进灾毁公路抢通修复,满足灾区交通运输需求和群众出行需要。
——项目拉动,发改部门积极谋划。梳理打包项目56个,总投资73亿元,2021年计划开工项目40个。
——企业受损,工信部门专班协助。及时清理、处置受淹物资和产品,抢修基础设施,抢修生产设备,尽快恢复生产,把失去的时间和效益“抢回来”。通过设立“党员先锋示范岗”、开展党员难题攻关活动等,提升企业内在发展动能。
……
示范区各级党组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部署、示范区党工委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示范区、镇(街道)两级累计组织213名专业技术骨干下基层、进农村,帮助受灾农户重建农房、发展产业,解决具体困难问题1300余个,修复各类水毁设施。
注重结果运用 激活“一池活水”
示范区党工委注重在灾后重建一线识别考察干部,将党员干部在抗洪抢险、灾后重建、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关键时刻的表现记录在案,记入本人考核档案,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
——注重奖惩运用,促进干部担当作为。把灾后重建专项考核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及时发现有本事、想干事、会干事的潜质干部。市委换届时,在灾后重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132名机关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被推荐为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人选,13名党员干部被提名为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这进一步强化了“优秀者优先、有为者有位”的用人导向。
——注重将灾后重建与党员发展工作相结合,把灾后重建作为培育锻炼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阵地,积极锻炼和考验入党积极分子。累计有217名符合党员条件且在灾后重建中表现突出的积极分子,优先发展入党。
——注重层层压实责任,把灾后重建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考核,以党建责任落实推动重建工作责任落地。示范区党工委组织部组建7个灾后重建工作专项考核组,采取“四不两直两见两发现”的方式全程跟踪考核,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要陪同,直奔现场、直指问题,见具体事、见具体人,发现典型及时表扬、发现问题现场督办。累计开展现场考核80余次,解决问题786个。
风一程、雨一程,济源风雨兼程、铿锵前行。
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在艰难困苦的重建征途中,示范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示范区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用坚定的党性、过硬的作风、重建的实效,深刻诠释着党史学习教育的真谛,全面展现了“党群连心工程”的生动实践。济源人民正在鲜艳党旗的引领下,踏着坚实的脚步,建设更加美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