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副刊

小聪明不可为

◆乔兆军

中国有句古话:“聪明反被聪明误。”自以为聪明无比的人,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多长一个脑袋,见解处世高人一筹。殊不知,此等只能算小聪明,小聪明,要害在“小”,小算计,小家气,小手段,见树木而不见森林,见小利而忘大义,也许可占一时一地之利,但终究不过是小打小闹,成不了大气候。

战国时期,孟尝君担任齐国宰相。齐王原配夫人去世了,按照礼仪,齐王需从七个宠妃中选出一个“扶正”。到底谁才是大王最钟爱的呢?孟尝君苦思冥想,想出了一个万全之策。他找人打造了七副精美绝伦的耳环,尤其是其中一副晶莹剔透,特别漂亮,随后把耳环献给了齐王。第二天,孟尝君看到那副最精美的耳饰被有位妃嫔戴着,于是就向齐王进言册立该人为王后,齐王欣然应允。

孟尝君借耳饰投石问路,目的在于讨好、迎合国君,巴结那位未来的王后,说穿了还是在为自己求名利,捞实惠。作为一个身负国家重任的宰相,耍这样的小聪明,格局终究不大。王安石在《读孟尝君传》中就说:“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庄子曾经讲过一个“吴王射猿”的故事。吴王坐船过了长江,登上猴山。山上的猴子看见了,全都慌慌张张地逃进茂盛的树林之中。只有一只老猴,胆子很大,反而当着吴王的面,在树枝间跳来跳去,向吴王卖弄自己的灵巧。吴王拈弓搭箭,对准猴子一箭射去, 谁知猴子轻轻一跳就躲开了,气得吴王七窍生烟,回头命令侍从们一起放箭。乱箭之下,猴子一命呜呼。吴王回头对朋友颜不疑说:“猴子的确很灵巧,但它不该向我夸耀。正因为它太自以为是了,所以伤了性命。”

“愚者自以为聪明,智者则有自知之明。”老猴在不适宜的场合逞能卖乖,这只能算小聪明,上不得大台面,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还不如那些没有技巧,有自知之明的猴子。还有一种小聪明,破坏规则,投机取巧,把“心机”当机敏,把“捷径”当正路,看似一种“沾光”,实则已经失去了“诚实”。这种算计的聪明,其实给自己埋下了隐患。

看过一篇文章:美国大多数高速公路的最内侧,有一条专为两人或两人以上共用一辆车而特别开放的车道。这条车道上标着“车池”的字样,一个人开一辆车,是没有资格使用的。但是,就有一个“聪明”的主儿,为了每天能够走行车顺畅的“车池”道,居然买了一个吹气的仿真人模,放在车座上。有一天,他的这个行为被一位细心的警察发现了,他被告上法庭。后经法庭判决,这个爱耍小聪明的人除了要负刑事责任,还要付出高昂的罚金。

如今,不乏聪明有心计的人,他们成天观察上司的脸色行事,同事之间锱铢必较,凡事怕吃一点亏,没有一刻安闲,活得身累心累,可结果往往是“播下了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刘震云在他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说:“世界上有一条大河,特别汹涌澎湃,淹死过不少人,这条河就叫聪明。”

2021-11-18 ◆乔兆军 1 1 济源日报 c_75573.html 1 小聪明不可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