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7月9日,史秉锐和各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书记、基层武装部部长和普通民兵连政治指导员代表,共同参加纪念留庄“英雄民兵营”命名57周年座谈会,认真梳理历史经验,传承留庄“英雄民兵营”精神,确定选址重建留庄“英雄民兵营”展览馆,扎实推进民兵队伍建设,真正把党管武装工作落实到了基层最末端。
聚焦主责主业
努力提升备战打赢能力
基层武装是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阵地。近年,示范区狠抓练兵备战、国防动员、民兵整组、征兵工作等主责主业,把推进基层武装规范化建设与基层治理结合起来,多次召开民兵组织整顿工作任务部署会议、基层武装部规范化试点观摩等活动,充分发挥沁园、五龙口、大峪的试点带动效应,不断完善各镇(街道)基层武装部、村(居)普通民兵连、基干民兵分队软硬件设施,做到了标准统一、要素齐全、功能完备;狠抓民兵训练,探索人武部领训、基层组训、训练基地保训的模式,采取理论辅导、专题教育、集中练习相结合的方法,今年以来共训练近300人,落实7天训练时间,重点组织政治理论、共同基础科目和专业3大类19个具体科目训练,消耗弹药近5000发。
今年是“一年两征”改革首次实施之年,示范区认真落实省征办命令,突出大学毕业生重点,顺利完成300余名义务兵征集任务,大学生征集比例、大学毕业生征集比例均超过省定标准;顺利完成全区普通民兵、基干民兵调整改革任务,基干民兵队伍专业化程度,新质力量比例,退役军人率、党员率、专业对口率均超过上级的规定,初步形成贯穿“三级”民兵力量体系;落实应急装备3891件(套),预征预储军民通用装备1197件(套)。
组织黄沁河流域军地联合防汛侦查,召开驻济部队防汛任务协调对接会,召开人民防空党政军联席会,开展抢险救灾训练演练……市人武部紧扣应急应战职能使命练兵备战,强力推进实战化国防动员准备,练兵备战水平不断提升。在7月的防汛救灾中,市人武部迅速集结民兵,出动民兵设置安置点,集中安置受灾群众,转移住户,检测受损房屋,有力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深化双拥共建
走出济源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新路子
济源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已5次蝉联“省级双拥模范城”光荣称号。
7月10日,济源举行“拥军先锋号”公交车启动仪式,8路公交车线路成为济源首条“拥军先锋号”特色线路,实行对伤残军人、现役军人免费乘坐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密切了济源军政军民关系。
近年,济源军政军民团结在主动作为、密切互动中持续稳固。坚持对3000余名现役军人及烈属家庭,对执行任务和立功受奖官兵家庭开展大走访大慰问、立功送喜报和“最美复转军人”评选表彰活动,及时发放义务兵优待金、退役士兵自主就业金、未就业随军家属生活补助,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扎实做好拥军优属工作,认真安排好退役军人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子女入托入学等工作,全力为部队官兵解决后顾之忧;成立拥军支前工作领导小组,为多支来济驻训部队提供水电、生活物资及场地保障;深入开展国防教育进校园活动,组织模范高校创建,济源职业技术学院顺利通过评选,被赋予国防教育学院试点任务;积极协调把军事设施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协调驻军部队参加济源生态环境建设、大气污染防治等工作,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
市人武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健全军民融合机制,协调组织驻济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立足实际所需、群众所盼、部队所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在疫情防控、抢险救灾、脱贫攻坚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勇挑重担,以实际行动谱写了新时代军民鱼水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