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回来后,他们迅速建立周督导、月观摩、年度考核工作机制,会同相关部门强化指导督导,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工作台账,通过现场观摩、督导指导等形式,精准高效推进无主管楼院整治工作。
5个街道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党建引领+自治管理”“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模式,打造“红色业委”“红色物业”,切实把无主管楼院“组织建起来、群众组织起来、服务开展起来”。
天坛街道在辖区22个无主管楼院全部建立“楼栋爱心团”,“党建引领+居民自治”格局已基本形成;济水街道立足实际,勇于创新,在无主管楼院实行“党建引领、党员联户、观摩评比”3个全覆盖,为无主管楼院治理注入“红色动力”;沁园街道探索采取“党支部引领+自治管理”模式,所有社区成立特殊党支部或联合党支部,与各楼栋长沟通配合,共同完成无主管楼院的日常管理工作;北海街道明确责任,强化落实,因地制宜确定合理的管理模式,无主管楼院实现党建全覆盖;玉泉街道通过“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推动党建和物业管理的整合共进,通过贴心服务赢得业主认可。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济源红十字救援队队长李玉青最近又多了两个“头衔”——园丁苑社区特别党支部书记、正兴玉米公司家属院业委会主任。
今年45岁的李玉青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退伍军人。早些年,他曾积极协调家属院用暖问题,在居民中颇有威信。在此次无主管楼院专项整治中,他成功当选第一届业委会主任。
“头衔”多了,人自然更忙了。除了日常管理,李玉青还充分发挥自己会修理的特长,用废旧管道自制秋千,在废弃轮胎里种花草。居民每月交的20元费用,他恨不得掰开了花。省下来的钱,他购置了修理工具,无偿帮助居民修理水管、换灯泡。
李玉青所在的园丁苑社区特别党支部共有3名党员,负责社区16个无主管楼院。如今,他又在积极争取,想让“南邻北舍”的居民早日用上暖气。
退休教师姚绍俭既是新蟒园社区特别党支部书记,又是锦源花苑小区居民推选出来的业委会主任。为了让居民信任,业委会细化工作标准,向每家每户发出承诺书:干够一个月,居民满意后再收取物业费。由于工作到位,居民主动交物业费,小区管理很快步入良性循环。
通过成立特别党支部或联合党支部,实现无主管楼院党建全覆盖,党支部与各楼院业委会或楼栋长沟通配合,共同完成楼院日常管理工作,是“党建引领+自治管理”的主要运作模式。
目前,济源5个街道所有社区均成立了特别党支部或联合党支部。部分小区在成立业委会的基础上,积极协调引进物业公司,实现“党建引领+物业管理”。业委会成了居民与物业公司之间的“润滑剂”,小区管理更加规范,居民生活更加舒心。
清运装修垃圾、修剪树木花草、修理管道、协调开通暖气……在位于沁园路与济渎大街交叉口东北角的阳光花苑小区,丰华物业公司一进驻就做了大量实事,赢得了业主的信赖。在玉泉街道党工委、亚桥社区党总支的引导下,丰华物业阳光花苑党支部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在阳光花苑小区打造“红色物业”,推动党建和物业管理的整合共进。
“物业公司一来就安装了门禁系统,换了路灯,卫生、绿化也都做得很好,我们很满意。”近期,济水花城小区居民牛女士告诉记者,小区有了党支部和业委会,就是不一样。
“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完善,无主管楼院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满足了群众的基本需求。”示范区民政局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可复制、可借鉴的无主管楼院管理模式,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让更多居民过上更加舒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