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量流失海外的文物艺术品,逐渐以各种方式得以回归祖国。今年的进博会上,文物展品首单留购也已敲定,是一件清代宫廷文物。一款来自美国藏家的和田白玉盖瓶,已敲定中国买家,今天有望正式签订销售协议,成为第四届进博会上第一件享受关税、增值税、消费税“三税全免”政策的暂时进出境文物展品,这件清代宫廷文物真正“回家”了。
据悉,本届进博会的文物艺术品专区面积逾1200平方米,共吸引来自英国、西班牙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20家境外机构参展。佳士得、苏富比、富艺斯等顶级拍卖行也悉数参加。
大批中外艺术巨匠的精品力作“奔赴”进博会,使这一全球盛事“艺”彩纷呈、更具魅力。进博会不仅在贸易、投资领域联通中国和世界,更成为中外人文交流、文明互鉴的重要平台。
漫步进博会文物艺术品专区,可以欣赏到众多馆藏级作品,从张大千的《味江》《五亭湖》、傅抱石的《高人读书图》、关山月的《塞外雄风》,到莫奈的《小艾莉的海角》、莫迪利亚尼的《门前的阿特丽斯·哈斯丁》,可谓满目珍品、应接不暇。
据介绍,今年共申报文物艺术品178件,申报总货值23.5亿元,远超去年进博会5件文物艺术品、200余万元货值的参展规模。业内人士认为,上海作为进博会主办地,将进一步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促进更多文物精品回流和西方文物艺术品进入中国。
组织这件文物进境参展的,是香港鸿畅骐达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也是上届进博会文物艺术品板块唯一的参展商。去年10月12日,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期内销售的进口展品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允许在进博会展期内,每家参展商销售艺术品、收藏品及古物类展品,可享受5件以内的税收优惠政策。
要知道,这是海外文物首次可借助进博会平台进行展示和交易。该政策出台时,距离第三届进博会开幕已不足1个月,香港鸿畅骐达公司迅速梳理藏家资源,5件由日本资深藏家累世旧藏的明代书画大师沈周《雪江山水》长卷等文物,在上海海关、上海文物局的共同监管下,于第三届进博会最后一个布展日运抵进馆,并在展会进行到半程时即被一山东神秘买家全部买下,5件留购展品共减免税款达29.76万元人民币。
“去年,我们还只是试水性质,考虑到运输安全,参展文物以书画为主。今年,我们有所突破,进境展品多为文房摆件类,如这件和田白玉盖瓶,是易碎品,瓶盖和瓶环都必须单独包装与固定,对包装和运输条件要求很高。”展商相关负责人纪晓蒙告诉记者,这款通体为和田白玉所制的清代宫廷艺术品,一直被美国收藏家珍藏,已多年未露面和公开展示,但近年来始终被多位中国买家紧盯着。“本届进博会开幕第一天,有5位买家来展台,表达了强烈的购买意向。”
过去,中国个人买家无法在中国境内从海外机构处购买文物,海外机构在中国境内也只能进行文物展示,不得销售。也就是说,在第三届进博会前,中国买家只能赴海外购买文物,且将文物带回国时,要被征收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
受益于进博会“溢出”政策红利,流落海外文物在中国境内得以突破性地实现又展又销,中国个人买家终于可以不出国门,在“家门口”就实现购买。
展商介绍,近年来,中国文物的回流需求惊人,仅香港鸿畅骐达公司,每年在全球范围内经公司回流到中国内地的文物量就多达3万件,且中国民间私人买家是回流主力。另据悉,今年进博会上,还有大批以保税展示形式进境的文物和艺术品,包括草间弥生的《南瓜》,以及莫奈、达明安·赫斯特等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展品总货值近20亿元,规模是第三届进博会参展文物和艺术品规模的数百倍。因此,除清代宫廷和田白玉盖瓶“首单”之外,后续还有大量文化展品有望在本届进博会上实现留购。
本报综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