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锚定五年发展目标 聚焦六大重点工作”系列报道之四

文化软实力成为济源现代化建设的硬支撑

记者 董慧敏

文化如水,滋润万物。

随着河南省青少年射箭锦标赛和2021河南省扑克牌双升邀请赛在王屋山拉开帷幕,济源又一次华丽转身,极具特色的体旅融合体验在不少首次来济的外地参赛选手心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次体旅融合的“初体验”,只是济源打造文化品牌的一个缩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让济源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新时代彰显独特魅力、焕发新的生机,从而真正让文化软实力成为济源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硬支撑。

以文化城、以文兴城。

“我们围绕文旅文创融合战略,重点建设王屋老街、小十方酒店、小有洞天山居民宿等文旅项目,实现济源文旅融合的弯道超车。” 市文旅集团总经理李庆军表示,紧扣文旅融合发展,市文旅集团将谋划建设乡村振兴·携程农庄等民宿产业集群、济源市“一冰一水”(冰上运动中心、水上娱乐中心)、王屋老街欢乐谷、相约王屋山、济水源、那些年小镇等高端文旅项目,持续发挥文旅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李庆军还介绍,市文旅集团还将搭建“济源之礼”旅游文创产品创意设计和宣传营销平台,整合济源文化市场资源,创新开发一批文化创意产品,以此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进一步增强济源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也是生产力。

卢团省是梨林镇关阳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他认为文化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1947年,关阳村群众帮助陈谢大军强渡黄河。1997年,由于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修建,关阳村村民舍小家为大家,整体移民至梨林镇,成为关阳新村。红色文化、黄河文化、移民文化不仅增加了关阳新村的文化厚度,也为关阳新村带来了新的发展。

2019年,陈谢大军强渡黄河纪念馆在关阳新村建成开馆,独特的红色文化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参观,“渡河精神”始终激励着关阳新村的后人。

如今,关阳新村依托传统老粗布手艺,“织”出了新商机。目前,关阳新村正在筹谋老粗布展厅,全面展示关阳老粗布历史文化,从而打造关阳老粗布品牌,将关阳老粗布发展成产业,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亮点工程,将其打造成济源的一张“新名片”。

一种文化塑造一个城市,济源也不例外。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世纪广场上,每天都有市民迎着日出,一遍遍诵读《愚公移山》。伴随着朗朗书声,愚公移山的精神也得以代代传扬。

济源因愚公移山的故事而闻名,也为愚公移山精神谱写出新时代的“传奇”。

济源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原发地,愚公移山精神已深深地融入愚公儿女的灵魂深处和血脉之中,“愚公移山 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也被更多人熟知。

为传承和弘扬愚公移山精神,2017年,济源将每年的6月11日设立为“愚公移山精神纪念日”。自2017年起,济源接连几年举办愚公移山精神纪念日活动,将“愚公”这张名片越擦越亮。

济源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不止愚公移山文化,还有济水文化、黄河文化、道教文化、卢仝茶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不胜枚举。

近年,济源相继举办2020首届穿越壮美太行国际徒步大会、纳米电子材料产业技术高峰论坛、首届济源白银文化节……

随着各种文化活动形式不断创新,内涵不断丰富,档次不断提升,影响不断扩大,愚公移山精神、济水文化已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影响着这座城市,让济源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文化之城”。而文化也赋予了这座城市新的内涵。

文化,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公园里,孩子们在嬉笑打闹;马路上,车辆主动礼让行人;街道上,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用行动守护“文明”……一个个生动的场景,于无声处传递着这个城市的文化素养。

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如此,城市亦是如此。别具一格的愚公移山文化造就了济源与众不同的“颜值”和独特的“气质”。

济源正不断擦亮文化名片,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助推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

2021-11-10 记者 董慧敏 “锚定五年发展目标 聚焦六大重点工作”系列报道之四 1 1 济源日报 c_75168.html 1 文化软实力成为济源现代化建设的硬支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