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闻采访的路上行走近6年后,我对记者这个职业有了更切身的体验。这个职业最真实的内涵,就是“记录”,用真实记录生活。
什么是好记者?每个人有不同的答案。对我来说,好记者就是善于记录、敢于记录、勇于记录的记者。那什么是好故事呢?那些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故事,就是好故事。
这几年的采访历程,有太多的酸甜苦辣,但细细品味,苦涩中溢出的甘甜,沁人心脾,久久萦绕心间。要说当记者的酸甜苦辣,可能就得从“苦”说起。一开始没有经验,光找线索就够苦的,每天就漫无目的地找新闻,生怕一不小心新闻就溜走了。
做记者,不但“苦”,而且“酸”!有时一跑就是一天,身体酸不要紧,最主要的是心酸。好不容易找到的新闻,绞尽脑汁写出来后,却因为种种原因被“判了死刑”,那时就只有心酸了。幸好有老记者又是安慰又是传授经验,分析原因后咬牙接着干。
其实“辣”与“酸”一样。夏天太阳火辣辣地晒着,冬天刮风下雪,只要有新闻线索,记者该跑还得跑。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当记者刚一年,朋友看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被晒得那么黑!”
无论是“苦”“酸”还是“辣”,最后都归于“甜”,因为报道而让一些没课外读物的孩子受到了捐助——甜;因为报道而让一些长期累积的问题得到解决——甜;因为报道,许多被误导或者掩盖的真相被揭开——甜……当然,更多的是许多温暖和力量被人们感知,启迪着、感动着、共鸣着……这些甜,是其他人难以感受到的。
去年11月份,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一位“背父上学”的少年马永恩身上。中午一放学,别的学生都去学校食堂吃饭,可马永恩却要急着往宿舍赶,要给瘫痪在床的爸爸做饭吃。采访中,有一个我印象极深的镜头,我们在和小永恩的父亲马小全聊天时,小永恩就坐在旁边吃饭,那是他最放松、最开心的时候。爸爸有人陪着说话,他有饭可吃,那一刻的镜头被放慢、拉长,这个特殊的家里充满了温馨。看着小永恩脸上流露出满足的笑容,在学校的上空,我们仿佛都能听到父子俩爽朗的笑声。
张坤坤,一个被疾病夺走行走能力的女孩,即便只能与轮椅为伴,可是在采访的过程中,却永远是那么乐观,那份扑面而来的自信与阳光,让人感动、敬佩之余,也对生活充满了无限希望和热情。
脱贫户韩随定、老党员李牛柱、“全国文明家庭”李鹏举家庭、“扶车少年”史善宇……每个名字后面,都藏着一段故事,每段故事的主人公都是追梦者。我的每次采访,也是在倾情追梦……
因为使命,我们永远在路上。
因为责任,我们必须在现场。
岁月匆匆,伴随着与日俱增的体重,我也成了别人眼中的“老”新闻人,成为别人嘴里的“辉叔”。但是,对记者而言,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崭新的,也是不可预料的,每天出门都有无数的未知等着我们,每天都会有新的挑战出现。因此,我们必须时时打起精神来应对、解决。也许辛苦就在这里,挑战、诱惑也在这里。
做一名记者,对苦难还会感动,对不平还会愤慨,对英雄还会敬佩;做一名记者,行走济源,记录生活;做一名记者,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记者,行者,记着……